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04 23:38:06| 人氣1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問從哪里來--南懷瑾先生訪談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問從哪里來--南懷瑾先生訪談錄

2010/10/04 21:41

 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1917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

他的《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孟子旁通》、

《易經系傳別講》等三十幾部著作,幾十年來在海內外長銷不衰,

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人生頗富傳奇。

近年來不但在大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各大學府廣設獎學金,

又以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經營,

中華文化的精神為理念,首倡投資興建金溫鐵路,

並積極參與其他國內建設工作,而最為他所關注和傾心投入的,

則是兒童東西方文化導讀活動。百年樹人,中國文化如何振興於21世紀,

最大的希望莫過於兒童教育了。

那麼,南先生自己成才的經歷能給人們一些什麼啟示?

他對於教書育人、成才之道有何看法呢?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老問題。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人本來生來就是人,個個自然會做人,

那裏還要有什麼另外一種做人的道理呢?

不錯,人本來就是人,原始人也和世界上一切靈長的生物差不多。

但人類的老祖宗,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先,

早在五千年前,就開始建立了一套文化,

教育我們後代子孫怎樣才能懂得人倫的基本道理,

然後才擴充到怎樣去為生活,怎樣好好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完全不同於一切靈長生物一樣的原始狀態。

當然,其中還包含了科學的、哲學的、宗教的、藝術的等等文明。 
    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

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因為生活的意義,是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怎樣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

過得很舒適快樂的一生。

這都是在讀書明理以後,因為智慧智識的開發了,

就容易懂得了謀生技術,和各種有利謀生智識

也都屬於讀書明理

明白了人倫之道以後,那是當然、必然的事。
         現代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什麼?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

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

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差餉),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

過得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

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學讀書。

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

也不瞭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們讀書學習,

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尤其是現代化的學校和課外補習等的教育方法,簡直是竭澤而漁的辦法,

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最為嚴重。 
      傳統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點?
  其實,一般的人們,太過年青現代化了,

根本不知道過去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有多麼的輕鬆愉快,

使兒童們在歌唱舞蹈的氣氛中,達到文化教育的水準。

古人所說弦歌不絕,就是這種境界。

尤其是所採用的古書,都是濃縮了人文科學自然科學

多方面智識的結晶,所以後世的人,就很尊敬它叫做經典

而且所謂這些經典的古書,它本身的文字,便是文學藝術

一定可以朗朗上口,便是很有韻律的歌唱。

無論古文和現代的白話文,這個道理都是一樣的。

因此古人把最難記的算術,和其他天文地理物理等學識,

都編成歌訣來唱,聲聲朗誦。那便是最高明的方法,

使兒童不用絞盡腦汁去背記,自然而然地進入記憶,

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而且猶如現在的電腦一樣,

意識一動,就在嘴上背誦出來了。只要有內行的好老師,

懂得這種不是注入式的教育法,

就可很自然地達到啟發式注入效果了。 
 您為什麼有這麼好的學問?
  我是從幼少開始,親身經歷新舊各種讀書的教育法,

現在已經活到八十年了。從十二歲起,一邊做學生,一邊代老師上課。

以後又經歷過文的、武的、在世的、出世的、中國的、洋式的各種教育方法,都做過學生,也都當過老師,一直看到現在,

深深感覺到現代的學校教育法,以及家長們對兒女的教育要求,

都有很大的偏差,應當反求諸己,不可再來自誤誤人了。
  我在童年正式讀家塾(就是請先生到家裏來家教),

開始就是先讀《大學》,要認真背誦《大學》。
  我們這一代,就時代背景而言,是生活在夾縫中,是新、舊、中、外,

交接巨變中的人生,我的幼年在私塾中度過,

當時讀四書五經也非常反感,因為以前老師對學生的質疑,

只說將來你會懂,這個將來不知要到幾時。

所以後來五四運動,鬧新學派風潮的時候,對中外思想,

尤其在這個時代的演變,看到了這麼許多,自己要找癥結了。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有這麼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

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學問從哪里來呢?
  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上來,作人做事上去體會的。這個修養不只是在書本上念,隨時隨地的生活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說觀過而知仁,我們看見人家犯了這個錯誤,

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這個錯誤,這就是學問

學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這個研究方法,隨時隨地要有思想,

隨時隨地要見習,隨時隨地要有體驗,隨時隨地要能夠反省,就是學問。

開始做反省時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進步,自有會心的興趣,

就會不亦說乎而高興了。——“,不是哈哈大笑。

悅者,會心的微笑,有得於心。
  您本人致力於推廣兒童經典導讀,您怎麼評價大陸、港臺等地的

推廣活動?
  文化教育,是國家民族全民的大問題,我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可以補救。

但很高興看到了香港陳鴻遠先生和臺灣的王財貴先生、陳履安先生,

以及大陸的徐永光先生等,

能夠領先嘗試傳統文化的教育法,為後一代的民族幼苗,

培養文化的讀書種子,使他們懂得人倫之道做人道理,

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

懂得人生進入文學化的境界,

這讓我倦眼頓開,深感欣慰。

 

 

 

 

 

 

台長: gary
人氣(1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復古 |
此分類下一篇:入洞房的由來
此分類上一篇:廬山真面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