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
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爲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的傳說: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于水火這中。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後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後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挂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後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的傳說故事
「中秋節」是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一。相對於其他兩個節日,「中秋節」的節慶活動就顯得較「安靜」。這可能和古老的月神傳說故事以及「月圓人團圓」的祥和氣氛有關。所以,「中秋節」在中國人的眼裡,是個溫馨和諧、極富詩情畫意的節日,沒有太多熱鬧的活動來慶祝。
∴∵∴∵∴∵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嫦娥奔月
「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傳說中,在遠古時期,天地總共有十個太陽,由於十個太陽的熱度太強,烤焦了各式各樣的農作物,許多人們也因為氣溫太高而被熱死,存活下來的人都過著非常痛苦的日子。
當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神射手「后羿」,看到這種情形非常生氣,他決定要拯救世間萬物,便用他的弓箭將太陽一一射下來,只留下一個太陽,讓大地停止被高溫熱「烤」,人民因而獲得重生。百姓們為了感念后羿,於是擁戴他成為一國之君。可是,沒想到后羿一當上國君後,就開始目中無人,作威作福,施行暴政,百姓們從此又陷入了另一場苦難中。
而后羿為了要長生不老,永遠當皇帝,所以便派人到崑崙山向王母娘娘求取長生不老藥。后羿的妻子嫦娥知道後,非常同情百姓的處境,她擔心后羿吃長生不老藥後,會繼續肆無忌憚的施行暴政,使得百姓們更加痛苦不堪。於是,她便一個人偷偷將所有的長生不老藥吃下去。沒想到,她的身體卻輕飄飄飛起來了,后羿發現後非常生氣,看著嫦娥一直飛上天,他氣急敗壞拿起弓箭要將嫦娥射下來,但是一切都太遲了。嫦娥就這樣的往月亮飛去,成為月亮裡廣寒宮的仙女了。
從此以後,民間就開始流傳著月亮裡住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她的名字就是「嫦娥」,讓遙遠的月空裡增添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事。
◆月中玉兔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就是有關陪伴在嫦娥身邊的「玉兔」。這一隻可愛的兔子,在「中秋節」裡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喔!在『大唐西域記』(這是大家所熟悉的玄奘法師所寫的)裡頭記載著一段故事:在古老的印度的森林裡,住了兔子、狐狸和猴子三個好朋友。由於當時適逢戰亂,民不聊生,很多人因而沒有東西吃。有一天,他們在門口發現一位因飢餓而昏倒的老公公,為了救活老公公,他們分頭出去找食物。但是,在當時戰亂的情況之下,能找到食物的機率微乎其微,後來兔子為了解除大家的飢餓,便自願犧牲自己,當成大家的食物。
就在兔子跳入熱鍋的一剎那,突然有一雙溫暖的大手,將兔子從滾燙的鍋子撈出來。原來,兔子的善心,感動了玉皇大帝,於是便派人將兔子救出來,並且封他為「玉兔」,在月亮裡陪伴月神娘娘-嫦娥,讓大家時時感念兔子的慈悲心胸。
◆吳剛伐桂樹
相傳吳剛是一位醉心於仙術,但是又不肯專心學習的樵夫。由於,每天不努力於砍柴的工作,只會做白日夢,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下令把吳剛帶到月宮裡,並且告訴他只要他砍倒桂樹,就會得到仙術。但是,無論吳剛再怎麼砍,每隔一段時間,桂樹就會癒合。所以,吳剛只好一砍再砍,一直到現在都無法將桂樹砍倒,這就是玉帝給予吳剛做事不腳踏實地的懲罰!
嫦娥姑娘要告訴大家有趣的中秋節民俗活動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情懷,對於在外地工作、唸書的遊子或旅人來說,特別會有深刻的感受。「中秋節」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大家都會盡可能的回家和家人團聚。
「中秋節」又稱為「月節」、「團圓節」、「八月節」或是「端正節」。而「端正節」是一般人比較少聽到的說法。據說是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長得特別端正、圓滿,所以才叫做「端正節」。小朋友,有機會的話,仔細瞧瞧今年的中秋月亮,你是不是也這麼覺得呢?
既然是中國的三大節日,所以除了吃月餅、柚子外,還有一些特別的傳統習俗,你可不能不知道喔!現在就讓嫦娥姑娘來為小朋友介紹吧!
◆ 拜月娘
傳說中,月神是兒童的守護神。所以,每年在這個時候,有小孩的家裡在中秋節都會準備供品來祭祀月神。祈求月神保佑孩子身體健康、平安快樂!而祭祀月神的供品都要是圓形的。供品祭祀完畢後,再依照家中人數等比例分吃,不可以零零落落、忽大忽小,這是象徵「全家團圓」的意思。
◆拜土地公
傳說中秋節這一天是「土地公」升天成仙的大日子,所以也有一些相關的祭祀活動。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土地公」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不過卻是和人民生活最接近的神明。而「土地公」也守衛民間生活的平安,每逢中秋節家中務農的人,都會在田裡安置「土地公柺杖」,表示這塊地是有「土地公」看管,警告一些害蟲和邪惡的東西不可接近。另外,還會有隆重祭祀儀式,感念「土地公」一年來的辛勞。
◆「米粉芋」
有句話是這麼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在中秋節「拜月娘」也會準備「米粉芋」這道食物。以台語來發音,取「芋」、「路」近音,祈求神明保佑自己能找到好工作(好頭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大家不妨試試,祈求搏得好彩頭喔!
◆ 地方習俗
每個節日在某一些地方都有特殊的民情風俗,例如:南部地區有中秋吃「麻糬」習俗;高雄美濃地區養水鴨風氣盛,而中秋前後正是水鴨長的最好的時候,所以會在中秋宰食「水鴨公」加菜;在東北部有宜蘭吃「菜餅」以及蘇澳「鞦韆賽」的習俗。近來,台灣越來越流行的中秋新活動-烤肉,都是中秋節有趣的活動喔!
◆吃月餅、柚子
月餅和柚子可說是「中秋節」最應景的食物。月餅的種類繁多,各地的口味也不盡相同。有港式、台式、潮式…等等,還有蛋黃酥、綠豆凸,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月餅口味。其中以港式的月餅最有名,也是月餅中的極品。主要是因為它皮薄、餡多、口味變化多端,加上餅面上有漂亮的浮印圖騰,十分氣派,是多數人送禮的選擇。
而柚子則是以臺南麻豆的柚子最出名,中秋節前後的時節正是柚子的盛產期,麻豆的「文旦」皮薄、肉甜多汁,柚香四溢,所以才可稱得上柚子中的「頂級上品」喔!而且柚子還可以做成「柚茶」,十分甘甜可口。
讓可愛的玉兔寶寶告訴大家中秋賞月何處去中秋節,讓詩仙李白帶領大家一起來欣賞美麗的詩詞。 自古以來,一輪皎潔明月,是文人雅士在詩詞創作上的主題。所以,李白先生要來介紹幾首有關月亮的著名詩詞,感受一下月亮帶給人們的浪漫情懷吧!
【語譯】
床前灑了一片月光,我懷疑是地上的霜。抬頭望望天上的明月,低下頭來,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故鄉。
【語譯】
我在花間置一壺酒,獨酌自飲,沒有人陪伴,我只好舉杯邀明月,對著月下自己的身影,合起來便算是三人。但月兒不解喝酒的樂趣,身影也徒自跟隨著我。但我只好暫時將月兒和身影作為伴侶,因為人生行樂,當趁美好的時辰。我唱歌,月兒在天上徘徊,我跳舞,月下的影子錯落搖動;清醒時,我和明月、影子一同歡樂,酒醉後,我便和它們各自分離。我願和它們結為忘情的好友,相互期會在高渺的天河間相見,再也不分離了。
【語譯】
這皎潔的明月是什麼時候才開始有的呢?我舉起酒杯向蒼天詢問。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什麼日子?我想駕著風回去,但又怕天上的神仙洞府太高了,承受不了那寒氣。在月光下起舞,轉動著輕盈的身影,這好似在天上,哪裡像是在人間呢!
月光轉過了紅色的閣樓,低低的斜射進房子內,照著無法入睡的我。月兒不應該有怨恨吧!可是為什麼她偏要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又圓又亮呢?人世的遭遇無常,有悲傷、歡樂、離散、聚合,月亮的變化不定,有陰暗、明亮、圓滿、殘缺,這些事情自古以來就很難週全美滿的呀!只希望大家都能安康長壽,在遙遠的地方,一同來欣賞這美麗的月亮。
「賞月」是中秋節必備的活動之一,除了家中的庭院、頂樓可以賞月外,還有哪裡也是賞月的好去處呢?玉兔寶寶要告訴你幾個「好所在」,不妨選擇喜歡的地點,邀請親朋好友,今年來個不一樣「賞月」之旅吧!
◆北部賞月地點
北部地區的賞月好地點除了市區裡的大安森林公園、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外,如果想到光害少一點的地方,可以選擇陽明山、大屯山、觀音山…等等,在這裡所看的月亮一定比平地大又亮喔!
◆中部賞月地點
台中的大肚山、嘉義的阿里山、南投的清境農場等,都是清新舒服,適合全家賞月的好地點喔!
◆南部的賞月地點
屏東的墾丁是許多人每年賞月的頭號選擇地點,不過在此建議大家,如果可以有個短短的假期話,不妨來趟離島賞月之旅,例如:綠島。因為來到綠島,不但可以享受海底溫泉的樂趣,還可以一邊泡溫泉,一邊賞月,別有一番滋味喔!
讓阿姆斯壯在中秋節告訴你「月食」現象
相信許多小朋友一定聽過「日食」和「月食」現象,但是對於這兩種天文詳情變化,可能就不得而知了。不妨利用中秋佳節,讓我們一起跟隨著第一位登陸月球的阿姆斯壯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月食」吧!
◆「月食」的發生
月亮的變化有「朔」、「望」之分,「朔」指的是農曆月初沒有月亮的時候;「望」指的是農曆十五或十六左右,正值月圓時分。「月食」主要是因為太陽光受到地球的阻擋,在地球背後產生一個圓錐狀的影子,這個影子區域稱為「本影區」。而當月球運行到這個區域時,本身無法反射陽光,所以在地球上的我們就會看到原本是又圓又大的月亮,卻被黑影擋住,也就是所謂的「月食」現象。
◆「月食」的種類
由於地球的直徑是月球的四倍,所以在月球運行軌道上的地影直徑一定比月球大,一旦月球整個進入本影區(和地球、太陽成為180度時),就會產生「月全食」。若月球只有部分進入本影區的話,發生的就是「月偏食」現象。因為地球比月球大,所以不會發生「月環食」,因此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