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種子庫:中國植物自己的“諾亞方舟”
2010-03-18 10:14:50 來自:互聯網
去年11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在雲南昆明通過驗收,這標志著中國植物有了自己的“諾亞方舟”。近日,記者前往昆明,探訪這座中國首個“生物種質銀行”。種質保藏中心主管楊湘雲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表示:“許多高等植物的種子在這裡得到有效保存,將來一旦某個物種在自然環境下滅絕了,可以通過這裡的種子重生,避免滅絕的命運。”
1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種子庫”)的種子清理室內,技術人員正在顯微鏡下細心地檢測種子的質量。“從野外采集來的種子,需要盡快地運送到庫裡,在干燥的過程中清理枝條、果皮等雜物,除去空癟的種子,最後留下成熟健康飽滿的種子。”技術員小何告訴記者,作為種質保藏中心的種子管理員,他的工作是挑選出高質量的種子,與此同時,還需要核查到達庫裡的種子、憑證標本和采集數據表,做到一一對應。
目前,種子庫已經收集保存各類野生生物種質資源8444種,共74641份,其中種子4781種,31199份。“種子庫冷庫的設計總容量約為17萬份,項目計劃在十五年內達到1萬種,10萬份。”種子庫保藏中心主管楊湘雲告訴記者,雖然昆明種質資源庫名字裡有“西南”二字,但實際上,種質資源庫收集的範圍甚廣,除了西南地區和青藏高原這兩大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的地區,種質資源還來自全國其他地區;全國50個高校、科研機構等,都是他們合作采集的伙伴。楊湘雲博士介紹說,合作采集的雙方會簽訂合同任務書並確定采集指南,昆明種質資源庫還會對采集人員進行采集技術培訓,確保高質量的采集。
“一般來說,一份種子保存2萬粒是最理想的,但具體采集數量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對於珍惜瀕危植物,數量會小很多。並且,采集員采集的種子數量原則上不能超過在野外可以獲得總數量的20%,以不破壞其在自然中的生存。”楊湘雲說。
種子的保存學問
除去種子的采集和清理,種子的保存之道,是種子庫的精髓所在。記者看到,在種子清理室旁,有一間80平方米的種子干燥間。
楊湘雲介紹說,野外收集來的植物種子,要保持它的活力,需要在干燥間進行干燥。種子庫的干燥間采用了國際常規種子庫的“雙15”環境(溫度15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是15%)標准。干燥過後的種子,裝入密封容器內,送進零下20度的冷庫。“這種密封容器是專用的,需具備兩個特點,一是密封性好,二是耐零下20度低溫。”
據悉,種子庫的密封容器,對種子的保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挪威赫赫有名的“世界末日”種子庫使用的,是一種名叫“勞斯萊斯種子庫袋”,這種由特殊金屬箔片和其他先進材料制成的特殊袋子,可以讓種子在干燥和冷凍狀態下長久保存。即便種子庫制冷系統失效,這種袋子仍能確保種子的貯存溫度保持較低的水平。
昆明種子庫的冷庫位於地下一層,約600平方米,這是種子庫的心臟地帶,工作人員每進入庫內工作時,需要換上厚厚的羽絨服。
冷庫采用“雙回路”供電,起到雙保險的作用,種子的活力在這種環境下,得以長久保持。“萬一一個回路斷電了,還有另一回路可以供電。即便兩個回路都斷電,還設計有一個備用柴油發電機可以供電。就算是停止供電,地下室采用的保溫牆體也能起到長時間維持溫度的作用。”楊湘雲告訴記者,種子庫在設計的時候,就必須考慮應對“2012”的准備。
“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不用擔心種子發霉或者遭受病蟲害,並且多數可以保存的種子都能在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時間裡仍保持較高的發芽能力。”楊湘雲說:“有了這個‘諾亞方舟’,中國的很多瀕危植物就可以在這裡得到長期保存,一旦某個物種在自然環境下滅絕了,還能夠通過保存在種質資源庫中的種子使其重生,從而可以避免徹底滅絕的命運。”
野生植物的妙用
在中國,農作物以外的植物種子保護工作尚在起步階段。而昆明種子庫內保存的種子,都是野生植物種子。煞費苦心收集並保存這些非經濟作物的種子,究竟有什麼用?
楊湘雲介紹說,野生植物,或許能在“2012”來臨之時成為人類的救世主。在她看來,保存野生植物的種子潛力十足,而昆明種子庫的建成,使得開發野生植物種子的潛力,變得更有可能。
“野生植物種子一是可以用來進行科學研究,發掘野生植物不為人熟知的作用。比如說有些野生植物具有抗癌的作用,有些甚至可能可以治療艾滋病。”楊湘雲說,“二來,萬一現有農作物因為氣候變化等因素喪失生存條件,我們可以選出與之相似的野生植物的基因,然後培育新的品種。”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周雲龍曾表示,由於人們對有價值的物種進行大規模地毀滅性開發以及受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現在每年有300多種自然物種趨於瀕危乃至消失。尤為嚴重的是,一種植物的消失,往往會導致另外10至30種生物的生存危機。
目前,已經有部分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人,將目光聚焦在昆明的種子庫。記者了解到,一個月前,一位內蒙古的農民就打電話到種子庫,詢問能否取得葫蘆科的種子,以便培育出適合觀賞的葫蘆品種。
當時,昆明種子庫的工作人員請他“稍等”。
“目前,有關種子庫種子的利用,除了向國內科研機構免費提供作為實驗材料外,對於可能產生經濟價值的用途,國家還沒有明確的規範。我希望通過種質資源庫的建設和運行,能促進國家盡快在這方面建立相關條款,使得野生植物發揮經濟用途。”楊湘雲說。
http://www.5joys.com/cnews/2010/lea20100318101617408.htm
行星計劃,文明“諾亞方舟”建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