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馬英九問抗議者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事實是台大城鄉所教授劉可強於2004 年十二月就曾提出替代方案,可保留90%的院區,而且經費節省四億多的經費,並較捷運局方案早三十三個月完工。這樣的方案,馬英九、周錫瑋可不能推稱從來沒聽過吧?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CoverStory/2006/08/03/421_04cover/index.html
二 蘇貞昌說一百萬人與五十人的幸福,孰重孰輕,別說人的性命是無法以數量來等值比較的,呈現在眼前的是,如果有可以兼顧一百萬人和五十人的幸福的方案,你為什麼不考慮?一百萬人是人民,五十人就不是人民,是嗎?
這個問題一再延宕…
到最近終於爆發
政府的傲慢
官員的踢皮球
早在2002年高官就已經深入瞭解
到新莊視察病患並討論如何兩全其美
只是…
當時的副總統
再面對一連串的院民質問時
脫口而出
“捷運是公眾建設 如果一直延遲 你們賠得起嗎?”
好一句”你們賠得起嗎?”
黑手那卡西看不下去了
不是同樣是生命?
幸福都是平等的
不能說這些院民的幸福就比不上台北縣民的全體心願
一樣都是生命
在樂生院民生命漸漸凋零的同時
還有更多關懷的聲音湧入
院民自力救濟
也包括輔大的學生和一些地下樂團
他們想要家
他們希望爭取樂生劃作古蹟
他們不想走
他們沒有霸道的說這裡不准蓋捷運
他們只是希望捷運不要經過這裡
保留文化會比捷運通車還重要嗎?
不都說”文化是國家的根”
台北自誇是文化城市
但是一件件的抗議行為
看了只讓我更心寒
如果最基本的跟市民溝通協調都做不到
那麼哪來的高水準?
捷運非得過路面?
不能高架化或地下化?
怎麼當初都沒有妥善規劃
現在兩頭糟……
我也希望捷運快通啊!
新莊那邊交通真的是打結到不行
能不塞車到新莊根本是神話~
只是也想要政府跟樂生能夠平和落幕
會很難嗎?
看了青年行動聯盟的最新消息
我就知道會是這樣收場
反正最後還是公權力贏啊
那些院民自己要拍拍走人
能走去哪?
當初被迫住進樂生是政府
現在叫他們搬走也是政府
他們真的很迷惑
沒有完好的方案
黯然退場
他們的命運只能這樣
最後老死~
沒有人會記得他們
只會記的新莊線通車日期
只會在選舉時候拿出這項政績…
當初的台北縣長那個大光頭
跳票的是他
現在的台北縣長有樣學樣
反正每個人都這樣
沒有人真的會替弱勢者發聲
偏偏有正義感的都是些沒有權力的人
我們不能做什麼
只能在這邊打嘴砲抱不平
如此而已……
我想
當新莊線通車的那一天
我會想起此刻
樂生的過往
院民的無奈
當廣播響起不管他變成迴龍站或是新莊站
我都會憶起”樂生”……
樂生之所以要被保留的理由
雖然它不是個很偉大或是很美好的一個文化遺產
也許很多人無法對這樣的地方產生共鳴
因為這不像是地震博物館 全台都經歷了九二一那樣無法抹滅的共同記憶
然而這一小群人卻是承受著”為了大眾著想” 背負著我們的歷史而被隔離到樂生
愛因斯坦曾說過:
“那些旁觀者其實跟加害者沒什麼兩樣”
也就是教育心理學的”旁觀者效應”(註)
我們現在若只是從電視或是媒體得知這些事情而加以評論
不過只是片面的空談罷了
重要的是要親自採取一些行動
學術界也早已跟政府提出兩全其美的方案 可以保留樂生的90%
相關配套措施也有所應對 但卻不被官方所採納……
每天早上蟬在叫
詞曲:周富子 主唱:周富子 編曲:黑手那卡西 吉
他:莊育麟 現場聲音收錄:楊友仁、平烈浩 錄音:楊友仁、莊育麟
每天早上蟬在叫 抬頭一望樹在搖
樹頂鳥仔啾啾叫 啾啾叫
親像唱歌好聽的 聽來聽去真好聽
親像輕鬆音樂聲 樹仔大叢好遮蔭
有路寬寬可以走 還有新鮮自然的空氣
風吹帶來又微微 這是對我們幫助的
阮也沒邀求什麼 只要求原地保留的
註: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它是指一種現象,當旁觀者越多時,每一個旁觀者對你伸出援手的機率就會降低。
~寺~
資料來源:
青年行動聯盟:
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
樂生療養院:
http://www.lslp.doh.gov.tw/
輔大輔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