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3 13:17:43| 人氣1,12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423 集集06~明新書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明新書院位於永昌國小內,是集集每年祭孔的地方,現為三級古蹟。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為清代南投縣內四大書院之一,主祀文昌帝君、制字先師、紫陽夫子等聖賢,民國六十年經文建會加以整修,為宮殿式建築,燕尾簷,左右兩廂,磚牆、木柱、木門皆為特色,書院旁也佈置了農村民俗文物供遊客參觀包括牛車、車輪、水缸等古色古香。
.
位於大馬路旁的醒目牌坊

野史軼事:
在清光緒年間,先民將主神文昌帝君、至聖先師神牌奉祀於集集堡林尾,一日巡察到竹山鎮後埔仔,經過濁水溪草嶺腳的草潭時,發現潭中有巨獸作怪,幸遇文昌帝君顯靈伏妖,此後濁水溪畔、草潭一帶居民不再憂心受怕。而劉其因以竹排渡人過濁水溪及草潭為業,原有巨獸作亂,經文昌帝君顯靈伏妖後,河道安靖擺渡生意日益興隆,為感念帝君恩德並回饋鄉梓,乃捐款購地二十餘甲以建築廟宇。
.
入門口右側的休閒涼亭及新惜字亭

光緒初年,集集堡由於開鑿中央山脈及樟腦業大興的影響,街肆繁昌,人文跡象頓呈活躍,於是士紳乃倡議組織(濟濟社),並建明新書院於柴橋頭庄,未幾擬遷建於集集街內,然而經費郤無著落。適逢光緒九年濁水溪氾濫流下甚多巨木,乃由總理陳長江首倡,募款一千八百元,利用從山內流山之木材遷建於集集街內,並舉林光祥為董事主持建築事務.是年十二月二日興工,於光緒十一年十一月竣工(1885年)。
日本明治35年(1902年)將書院土地撥交集集公學校,以書院充作教室,村民無從頂禮膜拜,旋於六年後再集貲八百元遷建於柴頭庄現址,改稱為崇德堂,並奉祀武聖關公。台灣光復後成立永昌國民學校,曾以書院堂宇權充教堂,後始另建教室。
.
震後修復完成的明新書院新貌

書院建築形式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屬閩南式建築,分正殿、拜廊、過水、翼房,以正殿為中心,殿內供奉文昌帝君、魁斗星君、制字聖人、紫陽夫子、至聖先師,其旁過水間供奉地藏王菩薩及開廟恩主等神位,西邊有照壁及一座惜字亭,書院修護皆依古制恢復昔日風貌,重振昔日文風。
.
.
門廳外有三對對聯:
中門聯曰:明德教人群不厭不倦功高日月,新民隆世運至正至公道冠乾坤。
右門聯曰:明鑑丹心袞貶萬方從聖道,新機靈腕琢磨諸子拜儒宗。
左門聯曰:明型垂世典千古均遵聖道,新界慕評章萬方皆養文宗。
.
書院主殿之文昌帝君神位

文昌帝君:
實為神、星、人合為一體,薈儒、道、釋學理之精髓,為中華民族上千年來黎庶共尊之神。文昌帝君自夏禹治水時即有傳說東晉時有「張亞子」得道為神的傳說,唐玄宗時獲追封為左丞相,僖宗時追贈濟順王之封號,宋代成「神」、「星」合一,元朝仁宗時將文昌帝君捧至道教諸神中僅次於玉皇大帝之地位,明代續享殊榮,清代極力擴大文昌帝君的神權,使成為「士人」與「農民」的神,民國以來文昌帝君的神威顯赫、香火鼎盛庇佑海內外之中國人,成為黎庶倚仰之中心。
.
廟宇前方麒麟照壁及舊惜字亭
.
.
.
書院四周仿若一座農村公園,院外遍植綠樹,假山、奇石顯得栩栩如生,而早期農家耕田必須的牛、代步的牛車、石磨以及酒甕都將整座公園妝點得古樸而生動,絕不令人有一絲格格不入的現代衝突感,陶醉在農村的景致下,遊者的心似乎也感染到了農家的閒適與恬淡。
.
陳列供人參觀的農村民俗文物

台長: 秋思化刃
人氣(1,12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集集鎮 |
此分類下一篇:20080514 集集07~百年土地公石頭廟
此分類上一篇:20080414 集集05~軍史公園

hedda
今天我也去了明新書院,一邊是國小,一邊是三級古蹟,覺得很特別~還有看到小時候所看見的農作物工具,真的很懷念,今天我求了一個不錯的籤
2008-07-17 19:28:38
版主回應
今天到集集有沒有遇到下雨啊?這幾天天氣真不穩定!明新書院整修得太新了,有空可到草屯登瀛書院看看,古色古香呢 ^^
2008-07-17 22:12: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