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2 22:59:39| 人氣9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粉口愛 日本萌文化正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是粉口愛」、「Kawai…」。最近幾年,台灣充斥各種可愛、逗趣,卻又有點促狹、搞怪的流行語,這波「可愛風格」,日本動漫文化界統稱為「萌」文化的興起,代表男人對理想女人「烏托邦式的精神寄託」。

「ACG啟萌書」作者Jo-Jo指出,以前形容一個人「可愛」,是純真的意思,但現在的所謂「可愛」,再加點偏執、調皮、甚至性感的成分,網路上流傳的「OS娘」,將WINDOW作業系統全畫成女性角色,也被動漫迷列為很「萌」的例子。由Jo-Jo所屬的動漫研究團體「傻呼嚕同盟」最近發表的「ACG啟萌書」,研究的即是這兩、三年風行日本、台灣的「萌」。


該書把過去20年間日本漫畫書裡伴隨「萌」心理狀態的各種產物,諸如「護士服」、「女僕」、「巨乳」、及「淚汪汪」、「臉紅」等萌系動作,做大規模的探討,等於是「萌」的考掘學。

它舉的例子,遍布「電車男」、「魔法少女」、「銀河天使」、「新世紀福音戰士」、「純情房東俏房客」、「涼宮春日的憂鬱」等叫好的動漫畫,也提供了不少「翻案」角度。例如「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角明日香,過去被視為頗強勢的「兇巴巴」角色,但現在多數人認定她有幾分「嬌羞」,即是「萌」的心理投射。

日本橫濱銀行總合研究所曾在2005年4月發表「2003年與『萌』相關的產值報告」,其中專屬「萌」系的動漫產值約428億日圓,遊戲產值達460億日圓,大約一百五十億台幣,這還不包括「女僕咖啡館」、「同人誌販售會」、「Cosplay服裝店」等萌系的新行業。

Jo-Jo解釋,「萌」並非這二、三年才發生,在日本、台灣的動漫文本裡,「萌」的成分早已醞釀多年,只是研究者還找不到一個字足以概括。

閱報秘書╱什麼是萌

依維基百科的解釋,萌(日語發音為Moe)本意是草木初生之芽,後來被動漫族群用來形容極端喜好的事物,通常對女性形容,可當動詞或形容詞;如,某人很「萌」(可愛),被某人「萌」到(電到)。

但該詞條也引述宮崎駿的論點,認為動漫畫裡把萌系人物塑造成柔順、可愛的模樣,有「物化」女性的嫌疑,「好像讀者只想要什麼寵物」。

【2007-02-08/聯合報/記者黃俊銘】

 

 

 

 

 

萌系 滿足男性幻想

動畫「最終兵器少女」的女主角千瀨,每次變身時,各種裝備從身體進出,繃帶不可或缺;「萌」的研究者於是假想,少女身體所受的傷害,往往源自於內心「巨大的創傷」,因而激起保護少女的浪漫懷想,此時的心情也叫「萌」。「英國戀物語艾瑪」裡的女僕,出身中下階層,一身「女僕裝」展現「服從」的保母形象,予人信賴感;而日本高校女生的水手服,常令人想起青春期戀情,像「福星小子」、「女子高生」也被歸為「萌系小說」。

「ACG啟萌書」裡,還歸納「財團獨生女」也是動漫裡必備的萌角色,它是指出手闊綽,出入有私家保鏢,但無法自由戀愛的女性;與「千金大小姐」不同的是,千金女可與窮小子私奔,財團女須「繼承家業,學習帝王術」;另外,像男人婆、受虐狂、學妹、護士也被視為萌系要角。

啟萌書作者之一的Jo-Jo指出,現在流行的Cosplay與女僕餐廳,都熱衷於扮演這些萌系的角色,多少代表了男性對於理想女性的渴望,或部分女性在動漫畫的耳濡目染下,也希望符合這樣的男性期待。

任教於中原大學的動漫研究者ZERO指出,在心理學上,戀物癖是指人對某些物件產生心理上欲望,萌與戀物癖有點類似,但萌更帶著反抗主流文化的意味,「就像龐克、嘻皮時代已經過了,當初那批愛好者還維持著某種抗爭的姿態一般。」

他說,日本社會普遍存在女性對男性的不滿,因而男性漫畫讀者轉而創造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典型,包括為她們穿上套裝、打造可愛笑容、渴望被呵護等。

【2007-02-08/聯合報/記者黃俊銘】

台長: 佐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