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03 20:57:24| 人氣3,1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羅德斯島戰記體檢與由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劍與魔法"的典型作《羅德斯島戰記》

數年前,奇幻社群濫觴之時,當時為了正名「奇幻文學」不餘遺力的灰鷹爵士,曾寫過一篇文章「從羅德斯島戰記看國內目前奇幻文學創作」,這篇以《羅德斯島戰記》為立論展開點的文章當時引起了廣泛的矚目(和論戰),同時也暴露了所謂「日系奇幻」與「美系奇幻」的歧異,由於奇幻第一代社群,多半浸淫遊戲很深,最主要接觸奇幻的觸媒也是當時正步向全盛的奇幻RPG(ROLE PLAYING GAME當年和奇幻FANTASY一樣是要花點唇舌解釋是什麼意思的),而早期由美國主導的電腦RPG和日本遊樂器RPG由於神韻、介面、語言、主機的不同而造成使用者涇渭分明,也就造成了奇幻初期社群的二分發展(所幸一直都是在一張大旗下共同經營的,其中端賴翻譯結社TDS的數次善意整合)。

在過去那段時日裡,羅德斯島戰記成為日系奇幻迷(也含日ACG愛好者與部分一般奇幻愛好者)很主要的擁護作品之一,當時或前後一些更廣孚人望的日系奇幻如秀逗魔導士、庫洛魔法使如今都隨產品風潮退潮而鮮為話題;日系中十分主流的幻想遊戲如太空戰士在九零年代末也在風格上改弦易輒;而日本國民RPG勇者鬥惡龍族群之大不能以奇幻概之;闢邪除妖(就是美國的WIZARDRY;他在日本也拍過卡通)其玩家社群較為深度,在台普羅化程度不高;菊地秀行在台的出口只有少年快報上的魔界都市(和那時飛快陣亡的舊版吸血鬼獵人D小說)日本雜誌MOE常熱載的姆米谷還是宮崎駿的魔女宅即便則不在本文談論範圍:)。

所以為了本文論點需求,似乎認為羅德斯島戰記是台類型奇幻迷中日傾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並不為過。至少時至今日仍有一群老朋友很認同這部作品,也長期關照他的續作圖譜,且在奇幻圈外,更有很多身屬ACG圈的愛好者。

《羅德斯島戰記》這部橫跨ACG以及奇幻界的作品,在許多可考的文章中將它定義為「正統派幻想風格的代表作」,在角川書店《新羅德斯島戰記》的行銷文案中,更將水野良號稱為「日本奇幻第一人(這個稱號當然不無廣告性,在我們已知外,尚有許多趣作,例如筆者很喜歡富野由悠季的小說聖戰士彈百音,已經出版八十多本的豹頭王傳說(或擇日介紹分享),以及許許多多青少年奇幻)」

在博客來(http://www.bookland.com.tw/)檢索《羅德斯島戰記》的產品,可以得到一份清單,其中較主要的是:
羅德斯島戰記漫畫(笛德莉特物語)/
羅德斯島戰記(動畫OVA)/勝利國際出版
羅德斯島戰記:法理斯的聖女/台灣角川出版
羅德斯島戰記(漫畫)/
羅德斯島戰記:英雄騎士傳(電視卡通)/
羅德斯島戰記(本傳小說)/蓋亞
另外還有較欠缺人氣的魔法戰士李維/尖端(故事是說一個花癡女僧和蠻力法師勇闖天涯的故事)

而未來除了盜版服務更周到的原聲或概念曲集,碎碎唸的有聲書以及成本較高的畫冊外(例如『ANAM—魂—出淵裕羅德斯島畫集』包裝便十分精美,內容和價錢筆者認為比較遺憾;1999).,應可期待相關作品繼續發行。

筆者僅就所知,希望於盤根錯節的產品系中取出一條主線來淺談「羅德斯島」,未來如果有機會,也想跟大家交換音樂部分的心得(遊戲的配樂和一塊電音集筆者蠻喜歡的);OVA版的多首空靈主題曲及和田薰製作、坂本真綾演唱的《英雄騎士傳》主題曲「奇蹟之海」都是發聾震聵的魔幻綺作。

故事由羅德斯島原典本傳說起,話說羅德斯島位在愛琴海上,羅德斯島聖騎士指的是曾經屯駐該島的醫院騎士團(Hospitaller:與本人ID同),所以羅德斯島戰記便是筆者抵抗土耳其人的奮鬥史....(各位如果嫌冷請多穿幾件衣服!)...重新來過,話說現年40歲,當年就讀立命館大學,沉迷於賭馬、TRPG(紙上角色扮演)的不良青年水野良在81年大一時結識安田均並進入TRPG的世界,所謂TRPG(很多男人沉迷其中,家裡正事都沒做)乃以對話方式進行,遊戲主人名喚GM(Game Master)(在社群中是身分地位的象徵,如奇幻版主DM1便是名人)來主導遊戲敘事進行,遊戲參與者扮演不同種族職業的冒險者,在共同創造出來的虛構世界冒險(線上RPG;也就是大眾認知的ONLINE-GAME便是TRPG的衍生)。

水野氏於1987年參與安田均的遊戲設定小組SNE。安田均是日本紙上TRPG「Sword World」原案人,遊戲採用的基本世界觀是現在大家十分熟悉的奇幻冒險世界,水野良以高中時的構想(其實就是一般高中生的亂想啦)替「Sword World」寫出一段作為遊戲劇情藍本的故事,也就是後來的《羅德斯島戰記》。是故安田均在小說後記中開宗明義說到:「這是一本遊戲小說。」

創作過程中,水野良身兼遊戲主人GM,將實際的多人角色扮演遊戲過程寫成小說,這種重述遊戲冒險過程的動作稱為Replay,一般係指將遊戲過程中玩家和GM的對話錄音後寫成類似劇本的文本,參與的團體常比照「同仁誌(一種動漫迷的同好刊物)」的做法發行,比較有名的作品如遊樂器遊戲勇者鬥惡龍也有人發行過Replay小說作為週邊。Replay寫作發源在日本玩家間,在TRPG發源的歐美反倒不時興。

《羅德斯島戰記》的世界觀和劇情之所以很典型,頗有《魔戒》、《龍槍》遺風的原因不在於一種刻意的仿襲,而是肇於TRPG的幻想世界設計本來就是隨著參與遊戲者的想像推陳而兼容並蓄的(玩者邊構築世界邊冒險,都是以對談形式進行,所以會把自己熟悉的元素置入),此外知名商業奇幻小說系列《龍槍》與著名TRPG商品《D&D》本就親緣密切,而安田均也承認「Sword World」多少沾染到《D&D》以及其他幻想典型之風。

所以與《龍槍》小說一樣,故事很重視冒險隊的發展,人數也如同遊戲一樣是定額,讀者可以發現「森林(通常音譯"伍德",但實際上這是個綽號)」傑克繞跑,吉姆升天,隊伍分道後,便陸續有狂戰士歐魯索、女傭兵西莉絲、教母尼絲之女雷莉亞補位(這個互相補位的順序筆者有些忘了)。如同龍槍一樣,冒險角色由於先是玩家;繼而是讀者的投射,故都是充滿人性而不乏軟弱面的角色。這點在當今奇幻類型雖是普遍,但別忘了商業奇幻小說當時最知名的主角是蠻王科南(阿諾曾經主演過電影版科南,兩相比較就知道羅德島的麵包(主角潘恩的讀音很像"麵包ㄆㄤˋ")有多弱小了)。

額外一提,「Sword World」的世界觀,除了羅德斯島外,另外衍生出「」這部產品系(由電擊文庫發行;1989)。

書寫之初的《羅德斯島戰記》根據安田均的企劃,在角川的TRPG誌「COPTING」每月連載(1986),將水野良擔任GM主持的遊戲過程改寫成小說上稿,此連載獲得好評並於兩年後集結出書,第一卷《灰色的魔女》推出後一時洛陽紙貴,如同出版社一再宣揚的:「暢銷百萬冊」,直到平成六年再版達四十五次之多。(其暢銷原因或者可視為如同「龍槍」、「龍族」的文本填補進該國大量奇幻遊戲人口養成的奇幻遊戲閱讀市場真空中)

又再兩年,1990年,角川書店重資製作了羅德斯島戰記的OVA,知名插畫家結城信輝擔綱人物設計(現在膾炙人口的精靈女蒂德麗特便是他所重新詮釋的),劇中5頭太古龍由五位畫家定型再統整定案,作工所費不貲。音樂方面也是日本動畫當時少有的組織性呈現奇幻風情音樂(雖非無前例,但印象強度有別),配上冬馬由美等配音陣容,強力構築奇幻世界的企圖心旺盛。

而後如諸君所見,衍生商品日多,動畫、漫畫、畫冊、遊戲、小說、週邊主題商品、各種影音產品族繁不及備載。這種以配套主題商品強力感染大眾的行銷做法蔚為後來動漫畫界典範(同期橫跨OVA、漫畫、卡通、電影、遊戲、衍生週邊精品的全棲主題商品《機動警察》亦創下良好戰績),羅德斯島在動漫工業中創下的傳說便由此開始。

■《羅德斯島戰記》原作小說與動畫《羅德斯島戰記》和《英雄騎士傳》。

因為文本原典直到近日才由台灣蓋亞出版社翻譯發行,《羅德斯島戰記》在台灣族群中建立印象靠的其實是相關雜誌的報導、大量販售的盜版原聲帶以及在過去幾年閱眾逐漸普及的動畫《羅德斯島戰記》;還有五年前在台放映的電視卡通《英雄騎士傳》。

動畫《羅德斯島戰記》在當時台灣奇幻視覺媒介不多的情況下,提供給視聽者壯麗的天空和瑰麗的密林,技術細節:如聖騎士團的歐式全甲,也與早期日系奇幻中(如聖火降魔錄)的胸甲肩甲組合區隔開來(羅島的服裝設定也成為早期台灣遊戲工業常見的模仿對象),全劇共13話,前半部劇情同小說第一卷《灰色的魔女》,而隨著動畫後半部作畫加工變形、品質不穩定的同時,劇情並未照著小說的線路走,原作發生的事件和人物在動畫中作了不同的裁切搬移,以符合販售影集(OVA)的既定集數,因為要將第一部的主角潘恩貫徹為全劇的主角,後來成為《英雄騎士傳》第一主角的史帕克的許多作為便給移花接木到潘恩身上(如同孫堅斬華雄,演義中卻變成關羽作為),並且整合小說後半部劇情讓故事有個完整的起承轉合。

所以故事展開時間軸較後的《英雄騎士傳》並不能視為動畫《羅德斯島戰記》的續作。有部分劇情重疊或者同一事件發展並不一致,西莉絲、歐魯索的雙人組合也以不同眼睛比例再次登場。拍成27話,因為在電視播出,與只有13話的販售影集《羅德斯島戰記》在劇情節奏和密度上不同,氣氛和設定上比較迎合當今年齡層較低的ACG族群。與《羅德斯島戰記》一樣,《英雄騎士傳》最後結局還是與邪惡導師巴古納多之戰,但是英雄由潘恩換成了史派克,被擄去當祭品的女主角由精靈女蒂德莉特換為聖女小妮絲,當然,破壞女神還是破壞女神,反派還是同一票原班人馬。

《英雄騎士傳中》舊主角潘恩被提升到武林前輩層次,有點像《機動戰士Z》中登場的阿姆羅一樣,成為現任主角的引導和對照角色(而潘恩之前的父權引導角色則是卡修王)。

較有趣的是,《英雄騎士傳》在每集播出時,片尾都有個附加小節目《歡迎光臨德斯島》,將人物用可愛造型來搞笑。(近似的附加影集,值得推薦的有《幸運女神》的迷你版本《小不隆冬便利多》和《機動警察》的《MINIPATO》這部專集是由國際名導押井守製作的喔~


概括來說,動畫《羅德斯島戰記》是著重小說前半部劇情,改編後半部。《英雄騎士傳》則由小說第三卷出發,只有演譯之後的劇情,但較忠於小說原著。

引為借鏡,《魔戒》由個人趣味化為大螢幕,《羅德斯島》由Replay書寫而成為主題商品,韓系網路小說成為網路遊戲。台灣的故事內容產業,不只是對原創欠缺鑑別、媒體工業的技術力較差、近利當前下無法對產品觀堅持,企劃的組織力也是一大斷差。

■小說作者水野良何今安在?
水野良在1986年辭去工作專心致力於故事產業,1997年12月以《新羅德斯島戰記》回到角川的雜誌連載,希望告訴讀者羅德斯島上的老朋友們的下落。無論日韓或歐美,這些持續創作的同好(事實上他們多是先為同好後為寫手的),如同潘恩之於史派克,也許亦是國內有心創作的朋友們的借鏡。

 

 

 

[閒聊]中年人與羅德斯島

 

那日在漫博展會場,出版社的現場人員告訴我一件事:

他們為了方便向讀者介紹《羅德斯島戰記》這部書,便在書架上標上了"日本魔戒"四個字。希望不知道這本書的人能夠很快了解這是一本類似魔戒的奇幻小說。未料馬上就有愛好者走向櫃檯當庭抗議道:「妳不能這麼寫,魔戒根本比不上羅德斯島!」

■[羅德斯島戰記]到底是什麼東西?

許多人只聞其名;或許您也看過動畫、卡通、漫畫、打過電玩、看過外傳小說。但是您可能還是不知道這本小說有啥必要一讀。

事實上,就類型分析來看;羅德斯島與歐美部分類型商業奇幻一樣上承托爾金的世界觀,利用北歐神話的妖靈異種作衍伸發揮。就劇情解構來看;羅德斯島有著和魔戒同樣的基礎劇情結構:各色種族的英雄們懷抱著不同的專長加入鄉村青年帶領的冒險隊。穿行過各個城邦,而最後善惡大軍在戰場上對決,主角的冒險隊則深入虎穴解決原兇魔王。

所以羅德斯島不過是西風東漸下,一個熱愛奇幻故事的東方青年自己成就的奇幻故事。如果是羅蘭巴特會說:「這組創作是一次臨摹,是一次再閱讀。」,講白些就是原創性不足了,固然他曾在日本九零之初(迄今)開啟了一個長流商品世界。但就商品意義上來看,他也只是現今龐大的奇幻內容媒體業中之一支。

若只單就動漫畫愛好者的眼光來看;在新生代青少年眼中,恐怕《鋼之鍊金士》才是當今顯學。就網路奇幻社群的眼光來看;這更是一本隨著熱心同好製作的電子書散撥千里的免費資源,實在不值得拿一本回家收藏。

如此看來,羅德斯島戰記就商品面、文學面、同好面來看是全面敷衍的支流之作囉?

但又為何有漫博會上那樣責難工作人員的忠貞愛好者呢?

我試著回想十多年前,台灣大眾文化正在成型的年代,當時六年級通通都還是少年,羅德斯島隨著許多盜版雜誌的介紹而開始傳訟。在少年心中一個奇幻世界觀暗自成型,只靠著那幾張宣傳版面,勾勒著鮮明的意像:妖精在林梢飛舞,半獸人與騎士格鬥,只有巫師了解龍的秘密。這是先於魔戒而更甚於哈利波特的,而後在CD取代錄音帶的時期,大量的羅德斯島戰記盜版原聲帶CD在大街小巷以零用錢可取得的價格交貨,主題曲《風之幻想曲》猶如中世紀的吟遊詩人之歌在喜愛遊樂器日本卡通的少年間口耳相傳,然後台灣物價高漲,盜版錄影帶的年代開始,在有觀賞人口作銷售基礎下,盜版的製作設定集由正式的出版社尖端出版,從書中羅德斯島世界的介紹中,我們從而了解到現在網路遊戲很普遍的常識「職業」是何物,而魔獸妖精的界門綱目科屬種亦一目瞭然。而後我們畢業或退伍,投身進國內第一代較商業化的遊戲製作,在那個蒙昧草根的年代,我們試圖模仿歐美或日式的奇幻遊戲,我們試圖在遊戲封盒畫下身穿歐洲盔甲的人物,羅德斯島的「帕恩」(我還是比較習慣叫他的盜版名字潘恩的,這有點像小叮噹之於多啦A夢,他身上那件父傳鎧甲是模仿中世紀聖殿騎士(Templars)的鎧甲)與「蒂德莉特」成為標準的人物模特兒,被拼貼在「神示錄」、「聖堂島」的封盒上。因為資訊是如此稀少,作風是如此草根,內容產業還在起點。當時台灣育樂產業即使是已頗主流的流行樂界仍是一股俗勁,而涉及各業主題產品的羅德島(但原典小說卻從未被翻譯,求之而不可得),勾勒出的遙遠意象,在那個沒有第四台沒有網路的年代,在貧乏的學生趣味間闢出一扇窗,專業、商業而遐思優美。「天不生羅德斯島,則九零年代如長夜。」。

在稍後就是我們比較清楚的事情了,九零年代末期,ACG族群興起(日本動漫遊戲迷),網路興起,轉投資風氣激起內容產業發展,線上社群誕生,奇幻(FANTASY)譯名被正名,線上奇幻角色扮演在街角蔓延,奇幻小說在書市黑暗期成為中流砥柱,好像挽救大唐帝國的突厥兵,奇幻原典無論商業導向或文學取向,趁著大製作奇幻電影的大浪,一本一本的翻譯上市(這中間是獨漏《羅德斯島戰記》的),七年級生大量的被量產成消費兒,參與上述的一切現象,取得盜版品的竊喜和羅德斯島戰記都一樣被人遺忘了。這好比賭馬大盛成為社會現象,而場上賽馬的血統來源的宗主馬在夕陽下食著蔓草。

而我只一點點欣喜於自己的少年興趣不被商業化所稀釋,並不關心羅德斯島原典小說是否該真正面世。

這個月我站在書店裡頭,看著新書《羅德斯島戰記》被移置在書架一角,難免覺得時空錯置:家世清白的正版,羅德斯島系列的真正起點(之先的外傳小說、後傳小說、卡通、販售DVD、漫畫、外傳漫畫都已陸陸續續出版),不同於網路免費版本譯文略有闕漏(事實上是以網路版本作底的),連日本畫家出淵裕初出道的未熟畫作也原圖呈現,這是已經成為中產階級的舊FANS心中真正的「王者再臨」,沒有大量廣告炒作伴隨,如同聖經預言救世主再臨的低調(人子要偷偷回來)。感動不多,但足以讓我再三反芻少年時。

冷不防,隔壁一個同樣盯著這部小說的頗不社會化的年輕孩子,義正辭嚴、十分決絶地告訴我:「我等這部作品十年了。」

 

補記:

這篇文章原先是寫給類型外的人看的,在平衡度上並不易保持,如果不滿意的請直接開罵(笑)。越多人由不同角度切入,這樣羅德斯島的面向就會更完整而接近它的本貌。

即使是奇幻類型閱讀者之間,品味和信仰差異也頗大,羅德斯島的界定也就更不易了。

有些人可能是朝思暮想,有些人就只是覺得出淵欲的小說版插畫當年畫得不怎麼樣,或者有人只看動畫的,當然相信有人覺得這是給小男生看的。。。。

內文中與魔戒的比較在熟知奇幻的人來看是毫無意義的,所以這只是文章中間的一個碰撞點。

另外由於本文是預設給對其有興趣但涉入不深者閱讀,所以將哈泥蛙界定為網路譯者,事實上,我們是應該大大感動於哈泥蛙的辛勞的。

關於羅德斯島這本書的出版,其實遠在魔戒重新出版前(聯經本來是有個舊版本的,戒靈給叫作小魔影,神行客給叫做邁大步,索倫給叫做黑大王。)當初在一次餐敘中,直接向陳長智先生(蓋亞老闆當初還沒有蓋亞的品牌)建議,是否翻譯羅德斯島戰記並啟用哈泥蛙的版本(早期奇幻翻譯多動用社群,因為當時了解奇幻的人少。例如翻譯AD&D大系有功的TDS。),但因當時蓋亞還未起頭故長期擱置,而後則是朱學恆先生在魔戒新譯前後(還未出版)自告奮勇擔任仲介與角川接頭(當時是先打到台灣東販的),而後就是這一談三年。。。

授權談判中間問題頗多,延宕的起點應該是從出淵欲的原畫開始的(就像黑鷹計畫中勒茍拉斯掉下來一樣),跟著就是長期的原畫板權談判,找出當年原圖重掃等等。。。。這就是為何台灣角川的新羅德斯島還更早出的原因。

額外一提:

在若干年前,推行科幻的葉李華教授曾經翻譯"變人"一書,並與電影版翻譯整合。當時人在北京的筆者閱完舊版聯經魔戒,由於舊版問題頗多(當初另外還有一個萬象版本):多人翻譯、譯名混淆、用語根本無法閱讀、包裝拙劣。由葉李華老師之事產生靈感,是否魔戒也能趁著電影風潮重譯,而以此建議當時熱心推廣奇幻的灰鷹爵士,但是當初的思考終究是學生層次而未能真正執行,而真正劍及履及的則是如今譯者的朱學恆先生。。。(朱先生鼓動聯經重譯的過程是充滿行動力,也許他有空可以跟大家聊聊。)

當初如果由灰鷹翻譯,則當今奇幻流行大概就又是另一個風貌了。。。(灰鷹的冰與火很值得推薦,期待他帶我們新的強典:))

羅德斯島戰記也好,魔戒也罷,,都已是往者已矣。

奇幻的流行就社會大眾眼光來看也有退潮之勢。

不過我們正踩在類型發展的真正起點上。

筆者有時作夢,如果當97年轉投資秀或網路產業正盛時,台灣就能產生完整的幻想故事,今日韓系網路遊戲大盛的狀況一定也大大不同(內容產業是韓國在歷經金融風暴後抓到的救命索,現在韓國遊戲產業不斷的把臺灣的資金以及遊戲產業掏空),跟著我們的社會現狀也將不同,台灣品牌或許能建立。

2008年華文市場也許會進一步整合,而大陸的內需也會擴大,全球化的重心也將由西往東,所以有心從事故事創作或內容產品者,千萬不要妄自菲薄,雖然故事創作在臺灣還很草根而邊緣。

未來幾年.,擺在幻想FANS面前的問題不少(特別是想投身創作的人,無論是想投身遊戲產業、動漫畫、電影或小說的):東方價值何在?何謂專業?何謂原創(仿襲又畫虎不成是台灣過去相關產業的一大問題)?或許還要考慮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

以此共勉。

台長: 佐梵
人氣(3,1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看門道 |
此分類下一篇:殘缺的美麗-淺論桔梗
此分類上一篇:〈動漫〉時代&背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