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09 08:02:51| 人氣8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史筆記中下^_^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此篇筆記於:19881030周日下午1335分。

文學與人生: 目前在台灣寶島佛教的現象,已趨向於更俱現代化的大眾傳播媒體了。

 

B=F(PE)行為、函數、人、環境

行為是人與環境互動的函數。(重視行為----唯物派)由自然界到普渡眾生,是由思想回轉到奮鬥。悟人生之無常,解決自身存在現象,發揚本質,自覺、心省,自由(有限)、責任(幸福)、犧牲(情操)。環境可以影響人的行為,要作什麼事情,不只是改變環境,首要是調整心境,才能把境與心相融。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陸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心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去

聽說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眼前-------任何能夠存留下來的宗教,都有它所依據的教義。

 

人的表相可變動,但本質才是重要的。

一貫道的組織、虔誠,是我們佛門所欠缺的…,釣魚的人,當他在釣上的那一刻是輕鬆、愉悦的,然而當他在等候魚兒上釣時,前一大段時間的風吹雨曬,也得有耐力、時間與之相耗,意喻:傳道要像吃餃子皮,臉皮要厚、不怕苦勞…。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付出心血、奮鬥,下功夫、即敬業精神。談思想,儘量少談對不對、應不應該。假如您有的,我也有,彼此必定會互敬。假如我有您沒有,必定會瞧不起對方,無論在任何現象上,彼此最需要的是「互敬」,眾生皆有佛性,不是口號,是一種由內而外發展出來的「柔性」。誠如客觀環境加入愈多,人的思想行為才會愈改變,這是一種自覺的更變,才是趨向佛性之路。

 

氛圍的製造就是環境,剌激&反應相互推瀾,以有限的生命,去換取無限的知識。欲有所得,仍需靠不斷努力,如掘井似的一鑿到底。

只要能啟發人身上的一點長處,給予適當的鼓勵,必有莫大的助益,千里馬也須伯樂之理…。

 

有錢莫如有閒,有閒莫如健康,擁有健康的身心靈,才是至寶…。

少言多行

少煩多眠

少衣多浴

少肉多菜

少食多嚼

少車多步

少鹽多醋

少糖多菓…。

圖,在水裡看到如此美的彩虹,趕緊衝上岸來拍張照吧^_^ 

有時,美是用領略的,無須多加文字,請看著自想像吧^_^阿彌陀佛&感恩^_^… 

台長: Shian
人氣(8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生活記述 |
此分類下一篇:真是罪過的貓咪^_^
此分類上一篇:流動美與無常美^_^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