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塵回首二
上位者,最怕的是:只聽信一個人的話,或者說是:只寵信一個人。如此的話,就會只被那個人控制、駕馭住,無法如理思維、看不清實相。不幸的是,自古以來,這類人不少,因此,不幸的事件,有如連續劇般,一而再再而三的續演著。一部人類史就是一部血淚史,人們在個自的血淚中,流盡屬於個自的哀悲吧!
恩師和當家師是師兄弟,聽道塗說是:當年師公往生時,當家師叔極力擁護恩師當主持,把其它人給排除在外…。真相如何,我未入門不知,但,當家師的確很會守財,祖庭寺置不少不動產,不少於四處,現在就連隔壁棟大樓,也買了不少間下來,早年台灣經濟起飛時,信眾們很捨得佈施、結緣,現在經濟不如往昔,寺院反倒要做回饋信眾的善舉了。
上位者,如果只寵信或聽信一個人的話,就會處處被牽著鼻子走,倘若多聽信幾個人的話,較不會走偏或走錯方向,從古至今,就是不變的定律。
所謂:一物剋一物,再好或再壞的人,還有一物與之相剋。
恩師是主持,不管錢的事。祖庭寺從師公建寺以來,就規定:祖庭寺傳承人,只能傳男不能傳女,也就是說:主持的位子,只能男眾來接,絕對不能讓女眾接,而,當家管錢的,就由女眾來管,主持和管錢的人必須是分開的,有權不能有錢,有錢的就不能有權,這是祖庭寺的規章。所以,恩師要做什麼事(此指需用錢來處理的)都得和當家師商量,恩師也會在做早課後,禪坐的時段裡,和我們開示或談寺務。
當年,我在寺裡時,都是這樣,當年人丁興旺,都住滿了人員,我去唸書後,就一個個的出走了。當時,每逢週日下午,恩師會為我們上課,他老精通因明、聲韻,文字造旨非常的精讚,是位飽覽古書之人,他會規定我們要練書法、抄經、背經等等,受他老啟發不少,常住的刊物,我經常投稿寫詩,乃至在佛學院四年,寫給他老的書信,經過他老刪改後,成了專欄在刊物上連載。常住有出版社、刊物,恩師一直希望有人可以繼承,無奈凋零的人員,是無法承先啟後完成他老的理想,只要是:常住的刊物較艱澀,定型的風格,一般人看不太懂,現代人大都有部落格,會看冷門雜誌的人,更是微乎其微了。
當年我初進時,祖庭寺由當家師和另一位師兄居住,我是居住在另一分院,就是風景秀麗虎頭埤湖畔旁,恩師、光師、明師(光師是恩師首位剃度的徒弟,就是所謂的大師兄,而明師就是她母親,當年她圓頂不久後,她母親也跟著圓頂)林師、宇師、幢師和我。居住處建築物蠻大的,一開始建築時,就都採用套房式,恩師覺得:既是靜修道場,就應該設施弄方便些,每個人都有獨立空間,無論禪坐、閱讀、禮懺都不會干擾到別人。尚未圓頂前的我,半年前就先搬進來居住、適應佛寺的生活習慣,也在其它師兄的教導下,禮拜「萬佛、三千佛」,每日唸誦不少功課,上、下午時段會各出坡一小時。
靜修道場一年只舉辦一次活動,而祖庭寺一年有兩次大型活動,農曆初一、十五則有供修,地處市區巷弄裡,堪稱是「門庭若市」,但,平日裡是不對外開放,和夏威夷這裡一樣,只有有活動時才開門,平常時間都是大門深鎖的,而我居住靜修道場那邊,亦如此。光師兄是靜修道場的當家,平日也沒什麼人來,都是靠市區祖庭寺經濟支援,居住祖庭寺這邊,每個月有單金領,居住靜修道場那邊的我們,則沒有單金領,但,祖庭寺有活動,我們過來幫忙時,就會發放紅包給我們,活動久紅包厚,活動短紅包薄,這是和收入多寡有關,活動久自然油香多,活動少相對性少。
我在祖庭寺圓頂,是資格、年齡最小的一員,當年恩師可能有窺出某種氣象,才破裂遊說守財奴型的當家培植我唸書,乃至四年後畢業典禮,當家師叔攜同另一師兄和居士前來參加典禮,也捐錢給學院。照理講,我是首位常住培植的成員,理應留在常住裡服務,但,理念不同是很難共事。尤其是靜修道場裡的光師兄,十個來十個被她怒出門,她很會數落人後,還很會向恩師「番和灰」,初次圓頂的我,很難理解,怎麼這麼神聖的聖地,也有這樣子的人?後來理解到:凡人的世界總是什麼人都有,不管是什麼地方、什麼宗教都一樣。菩薩有眉目慈祥的,也有怒目金剛的,是恩師有修才可以容忍這樣的怪胎…。盡管我們覺得:是恩師過於遷就她才造成如此的局面,但,最後我們的忍辱力都不足,一個個被她的番臉三振出面,想來恩師是忍辱菩薩來出世的,才能包容這樣的惡徒。
有人問說:出家人也有繼續在修學的,不會是不讓進修的吧? 這看道場,像大型的道場,通常都會栽培弟子拿學位,再返回自辦教育。佛光山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年星雲法師非常有遠見,他知道辦教育的重要性,在初創最艱辛時,還向人借錢送徒弟到日本拿學位,學成後再回來辦學,今天佛光山可以創造出全球的局面,自是不同凡響。
一般中、小型寺院,多數是不讓徒弟出去唸書的。我創先例,祖庭寺讓我唸書,儘管在外已經這麼多年了,恩師還是希望我能返回,文字思維上,我能傳承恩師的續脈。12-19-08
圖:檀香山水族館外觀…
註:書寫回憶錄必須搜索枯腸,較花時間與精神,因此較慢出爐…
今天收到奧斯汀美國友人的卡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