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沒有看【六弄咖啡館】電影之前,很多朋友就跟我談起過,原著的小說比電影好看多了。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的票房如何,但以藤井樹筆下的作品,又是第一次執導電影,用的都是一些從未見過的演員,憑良心話來講,我從未看好過這部電影。
但看完之後,我對藤井樹這個人的看法也隨之不同,他的文字沒有執導電影那般的心思細膩,拿這幾年台灣很多著名的青春愛情電影來比較的話,【六弄咖啡館】不只拍出最貼切真實生活中的愛情,也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電影。
本以為藤井樹這個擅於行銷的人,這部電影一定是商業意味很濃厚的作品,事實上這部電影拍的非常有張力,尤其是結局收的非常漂亮,幾乎可以稱為完美。
但最大的爭議也是在結尾,很多人一定不喜歡這種悲聚收場的作品,尤其是花錢約會去看一部沒有結局的愛情電影。
記得今年稍早前,有一部【我就要你好好的】電影,我剛好跟新聞台上某一位美女台長一起去看的。
諷刺的是,那個台長剛好在藥廠上班,而那部電影討論的就是所謂的【安樂死】。
我不喜歡那一部電影,讓許多人看了之後,彷彿讓安樂死給合理化了,但基本上所有跟我討論過這部電影所延伸問題的人,全部都贊同安樂死的存在。
但人生又豈能事事如意?
這個時代的媽寶那麼多,若少了父母的保護傘後,那些長不大的孩子該怎麼活?
而且現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人那麼多,一旦跌倒了之後,再也回不去以前的風光,難不成就有理由選擇結束生命?
生命不是用來奮鬥的嗎?很多人即使身體有殘缺,還不是很堅強的活著?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的想法就是活著一定要風光?
但人生又豈能沒有風雨、起落呢?
六弄咖啡館的主角,在最後自殺了。
或許你會覺得我很奇怪,反對安樂死的人,卻支持人可以自行選擇【自殺】?
但當我隨著電影情節走時,劇情的發展讓我不自覺也陷入了一個死胡同,那樣的百般挫折之下,事事又遇見了瓶頸,我也猜到了最後男主角一定會選擇自殺來結束一切。
男主角得死,其實連我都找不到男主角該如何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但也因為這樣的架構,讓愛情小說變成了寫實小說。
或者該說,六弄咖啡店一開始就不該被列入愛情小說裡,除了了本身六弄咖啡店這個片名外,我覺得劇中所有的一切都稱的上是寫實的小說。
拿這幾年的青春電影來比較,藤井樹的這部電影,確實寫實多了,不像別人用太多曖昧與想像來強化愛情,且愛情是如此私秘,之前那些青春電影都太商業化了。
愛情會變、人心會變,在那個年少輕狂的時候,我們都會因為環境與誘惑而不自覺的改變了初衷,但能怪的了誰呢?
當然有些人天生就是那麼的傻,從一而終堅持自己想要的,不斷犧牲自己能擁有的一切,只為了維持愛情、只為了離幸福更近一點…。
只是有些人,你若不是打著能陪伴一生的念頭,最好就不要去招惹他們,你只是失去一段感情,但對於他們來說,可能連命都會賠上了。
某種角度來看六弄咖啡店,它稱的上是一部有深度的電影,裡頭也有存在很多令人省思的問題。
只是,當你知道電影的結尾並不是那麼理想時,再看一次這部電影的過程中,男主角的付出與努力,越令人止不住淚水。
但似乎所有的悲傷與挫折都是接連而來,而當我們以家人、情人、事業為重心去生活時,一下子全垮下來,那不是谷底可以相提並論的。
當一個人連悲傷都難以表達出來時,一下子失去了所有,完全無一絲挽回的餘地,那確實不叫打擊,而是直接要了他的命。
當一個人將對方看的比自己重要,為了對方毫無保留、不顧一切的付出,但殘酷的愛情沒了、就是沒了,即使咱們做不來,也能從這部電影中去感同那一份身受。
一個用盡生命去愛的人,就像一隻飛蛾撲了火,雖然只是一部電影而已,卻讓觀看的人掩口驚呼愛情的變化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