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蘭嶼,達悟族人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Ma pa kae bo so ka nen sos pa。意思是,你家沒有孩子了,所以才讓人來照顧。ka nen sos pa指寶貝孩子。Ma pa kae bo so指不要疏忽你所擁有的。這句話是說不要忽略的你有自己的寶貝孩子,如果你讓外人照顧你,則對不起你的孩子。說得白話一些就是,你不要裝作沒有孩子的樣子,或是,別忘了你還有孩子在。
~愛孩子的父母親
又到了一週一次的居家關懷服務,一群志工媽媽到老人的住所在與聊天之餘,四周望望,便興起要幫老人的庭院拔拔雜草的念頭,來個煥然一新。大家不約而同的一塊蹲在庭院動手開始拔雜草。此時,原本和志工們說說笑笑的的老夫妻卻開始出言阻止志工們的拔草行動,嘴裡中氣十足地咕嚕咕嚕吐出一串串的母語。最後不諳國語的老人情急之下更是冒出一句標準的國語:這是「迷信」。
難道幫老人拔草也是迷信嗎?我不禁疑惑這樣的狀況?
原來在蘭嶼的文化中,兒子表達孝順父母的工作有幫父母親撿薪材、捉魚、修繕房屋等粗活,而女兒的工作則是挑水、整理家庭環境、上山種地瓜芋頭、送飯等,隸屬於女性的家務。
所以身為年長的父母親都視這些工作是自己兒子、女兒的工作,是不能為外人所取代的;因為蘭嶼人重視自己的孩子,也必須要尊重自己的孩子,所以很多老人不願意接受協會志工提供的一些像是打掃環境、清洗衣物、預備膳食等服務。老人是很願意有志工可以來聊聊天,但是一些老人很堅持不讓志工做一些他們認為是孩子的工作,達悟語「Ma pa kae bo so ka nen sos pa」這句話或許可以形容老人的心境,ka nen sos pa 指父母親的寶貝孩子,Ma pa kae bo so是不要疏忽的意思,整句話合起來指「不要忽略你有自己的孩子可以來照顧你」,所以老人站在尊重自己的孩子、疼惜自己孩子的生命之立場,是不希望志工的服務逾越他孩子應做的工作,一些老人的孩子,同樣也不希望志工的服務工作會取代自己身為人子,孝順父母親的責任義務。
在這個脈絡下來看,政府所提供的這項社會福利政策-老人居家服務,是有所介入原屬於子女的照顧責任界線,這部分協會目前還在思索著如何讓這項服務工作能與達悟文化原有人際網絡相互協調配合,使家屬與老人都樂意這樣的服務。目前很實際的困難是,即使老人的孩子都在台灣,孩子們無法為老人做一些環境整理、打理家務等工作,老人仍然堅持這些是孩子的工作,不能被外人所取代,否則就像是忽視了自己孩子的存在,這實在是老人非常用心良苦的在顧慮自己的孩子呀,但是老人對孩子的顧慮,卻使他們沒有辦法完全接受協會志工的服務-而一些老人確實是需要有人去協助老人的家務工作與身體照顧。我想,現階段是我們必須要先去體會老人的這份用心。
志工阿姨雖然在照顧老人的工作上遇到這樣的困難,但是,要表現對老人們的關心、服務的工作有很多方法;很多老人也漸漸接受這群用心的志工們定期的訪視關懷,這份熱誠的服務行動是不會取代了他們孩子的地位。
-------------------------------------------------------------------------
轉載自筆者文:蘭嶼居家關懷協會簡訊29期
http://www.esafe.com.tw/kokai/Index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