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8-01 16:55:25| 人氣5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8-1‧高精度天文攝影赤道儀補完計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5-8-1高精度天文攝影赤道儀補完計畫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Google  Yahoo! 搜尋「
8cm排序第一就是本格推理。
 

 


 

日劇『彼布利亞古書堂事件手帖』片頭(書店老闆娘叫栞(ㄎㄢ)子)
筆者曾是栞子同業(網拍賣書數量第一),很多寫論文的來買書
筆者和栞子一樣繼續見解事件關鍵(日文漫畫新刊發售中)

 

  筆者這幾天還是會想到,以後高精度的赤道儀會是怎麼樣的呢?

  雖然筆者見解的加減速對策形成了新式PEC技術,已經廣泛運用在新款赤道儀,但這畢竟是以『天文廠立場』所設計出來的技術,由『減速齒輪』所產生的周期誤差都遠低於一千分之一,其實只要對齒輪廠曉以大義,就可以稍微修正切削曲率,最大級的周期誤差就會完全消失了,這樣的齒輪要賣給天文以外的所有不知情客戶也是完全OK,因此大眾市場不排斥這個進化,筆者認為只要大家都進入狀況了,高精度齒輪廠要配合全面更新減速齒輪曲率是早晚的事,這樣從根本解決,天文廠就不必內建新式PEC了,所以這是省錢又可以提升全世界的技術精度,世界各家精密齒輪廠知道了就搶著要做,而且會四處演講公告的,單憑這點後人恐怕也就不會再知道什麼周期誤差和PEC的了,赤道儀不太會有什麼高級品牌,只有做工用料好壞(耐用性)與對應成本售價高低問題,至於在出廠精度方面恐怕都是大致一樣的,從學校教具到專業研究的款式都一樣。

  至於『驅動齒輪』的第二級周期誤差,那就要看情況了,若是驅動齒輪切削成血滴子形狀的話(其實是眼睛幾乎看不出來的變形),恆星時速運轉是完全沒有周期誤差的,旋轉時的磨耗雖然很小,但仍有保固疑慮,所以一般用途的赤道儀還是用現有的齒輪就好(可以內建新式PEC技術 提升精度),『血滴子驅動齒輪』 要用在專業型高精度赤道儀,當然這種赤道儀絕對是實心高剛性極軸,不可能內置極軸望遠鏡這種東西,也不會有那種四十倍高速運轉的機能,GOTO的高速運轉會影響齒輪精度,就算設計有四倍轉速也恐怕沒幾個內行人敢用的,這是只有業界絕對中心人士在運用的(估計會有用家每幾個月更新一次齒輪)。

  接著就是極軸校正精度,這是最早完解的,理論在三十年前本地發表,筆者2008年才實證運作,單星雙軸式的極軸校正程序是快準,從理論到實證都是未經別人同意的100%純正囯產技術,請絕對放心在國際間不會有『對手』這種東西存在的(本地同好遇到外囯人可以親切給他指導的意思),也就是因為筆者做到這樣的極軸校正精度(第一次測試操作就做到差不多0.1秒角),才會順便察覺周期誤差的原因是齒輪被滑動產生速度變化,新式PEC技術也隨之順便誕生,但是有太多的原因無法讓極軸在現場穩固在準確的位置,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沒有這樣的條件(太空望遠鏡條件更糟,但是好在糟糕的程度是極度穩定),更何況本地每天都有幾次無感地震。如果意識到這樣的10~30cm級小型赤道儀需要每天進行一次以上極軸校正,而且只要鬆緊過離合螺絲就一定要重新校正極軸(要運用高精度手指輕敲修正),配合微型光譜儀和高感度相機,還有雷射校準極軸裝置,這樣的『兩人一機』 就會是讓國際業界很有壓力的組合(筆者已經是有努力忍著不講什麼恐怖驚悚字眼了)。

  所以現在業餘和專業天文攝影機材可以說是相同價格相同款式,業餘與專業的分界不是比較機材而是看運用技術,技術戰的時代已經到來。筆者猜想未來幾年間,大型機用家會少PO相片,並低調要求包商盡量達成小型機的精度,但這在機械精度上面是不可能的,光學精度能贏的也是越來越有限。 

  現在實現了天文台望塵莫及的追蹤與影像精度,小型機的超長焦攝影競賽已經開始(那個焦長是以公尺為單位的,拜託只有三五公尺的不要來亂,八到十公尺算是入門,十公尺以上才是真正實戰的軍用級,十五年前底片機時代就有26cm小型機的北海道歐吉桑做到十公尺的),但影像還是有再提升的空間,筆者預期會有影像還原技術順勢出現,這不是什麼銳利化的,而是依據相片裡的所有星點進行相關性分析,最後為所有星點演算出更接近實況的位置與影像(像差和周邊減光之類的也會順便被偵測修正的,但中央拍到的星等仍是比較暗),最後走向您拍到的相片就是大數據世界裡的『最新版星圖』更新資料。雖然筆者不贊成赤道儀走向大型化,但屆時會為此產生赤道儀搭載30支左右的望遠鏡(統計業界要求做到30個樣本),這是筆者的想像,其實單靠四支望遠鏡在短時間內多次攝影也是應該不會差很多的。

  搞不好未來會有『星圖型攝星儀』,也就是被認證可以用來參與星圖更新機能的專用攝星系統,當然這大概是要配售給具有資格條件的,那時發現新天体就是全自動化產業了,這種技術就是可由本地囯產製造的(這比高級臉部辨識技術簡單) 

  總之赤道儀的補完是早晚的事,下一個問題是怎樣由科普至專業,規劃出一個也許可以不必有但好像還是會有天文台圓頂的本地国產天文學業界体系,讓大家各司其職,這包括人力、財力、時間、地點的組織與配置,其實這很像體育業界選拔好手一樣,看在本地千元鈔票就有一架8cm屈赤的份上(筆者也用同型機),本地的天文科普實在不是什麼難事,以後會有外國人來學習本家正宗也是合理的

台長: 8cm
人氣(5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