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19‧阿里阿德涅之線
‧筆者追隨聖人的腳步,從小就很賤所以會做許多卑鄙的事情(論語:「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在 Google 和 Yahoo! 搜尋「8cm」排序第一就是本格推理。在網路搜尋赤道儀、極軸修正(極軸校正)、光軸校正、漂移法、周期誤差、精度(追蹤精度)、天文攝影等多項名詞,一樣會很容易找上本格推理,不必非用「8cm」搜尋不可。
筆者常要幫人做些簡化流程的事,有次遇到一個計算,乍看之下有六個變數項控制,不過筆者總覺得應該只有三項才對,想了兩三天終於想出辦法,在幾何圖面上畫了一條輔助線,透過這條輔助線的方程式聯繫六個變數項,結果順利將這些變數兩兩聯繫,最後成為三個變數項,計算和求解的程序都簡化了,計算的速度也變快了。最近也有日劇在講阿里阿德涅之線,很多人需要阿里阿德涅女神賜與智慧之線呢,筆者就是其中之一。
2011日劇-白色榮光3‧阿里阿德涅的子彈
還有一次有趣經驗,有個老闆想掌握各地工廠的效率變化,透過筆者做給他的速算程序,只要有連續幾天的成果數字,配合9~12位數計算機做三個數字的簡單加減,就可以直接對各地工廠傳達簡單又精準的正確的預報與指導,根本不必用到什麼程式和位元電腦這類贅物的。
從此,大家都對老闆很信賴又佩服,而老闆也不會對屬下透露這個公式的,只是不知道老闆用計算機在算些什麼(想說老闆大概是在算流水帳吧),這樣老闆和員工都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用電腦算就會準確,計算方法不對用什麼計算工具都不會準確的 ,計算方法正確的話,算盤和9~12位數計算機也是很準確的,坊間商店也都是用9~12位數計算機在計算的。
大多數的科學計算都是在不等式的區間運作,而且是無理數狀態,筆者只是提供運算結果幾乎都會落入這個不等式理想區間的極簡風速算式。
2011日劇-白色榮光3‧第三話
20年前大家都信賴模糊的DNA鑑定,至今DNA鑑定已經精確許多
(日劇指涉的是「足利事件」http://dailynews.yahoo.co.jp/fc/local/ashikaga_case/)
但是令人詫異的是25年前就有正確極軸校正方式
但是至今大家還是堅持要用錯誤的‧以致無力單獨拜見周期誤差
結果全球大小望遠鏡都已製造精確卻被偏差運作
雖然研究用的植物已經減少很多
但是還要再移開一些才好作業
今天難得上樓代家人給植物澆水時,發現包覆赤道儀的塑膠袋破裂了,晚上換塑膠袋時心想好久沒有上樓開用望遠鏡,早知會這麼久不上樓使用赤道儀的話,當時就會先卸下重錘的。赤道儀戶外設置已經將近三年半了,其間除了齒輪外的黑色塑膠蓋損壞之外,其他地方都良好如初,用了20年的赤道儀有這樣的實驗表現,筆者已經極度滿意,只是未來要做的一些實驗是否會影響馬達的耐用性,筆者真的是很擔心的。
原先以為眼睛的視力已經變得很差,沒想到看到天上的星星卻發現格外清楚,難道很久不看星星會對視力有幫助嗎?過幾天稍微移開旁邊的植物再來看星星,就會知道是不是這樣的。
昨天才剛晚覺(晚餐後的睡覺)就被人叫醒,原來是NHK正在直播ISS太空站觀察地球夜景,所以就趕快關燈欣賞台灣和日本的夜景直播,好像自己就在ISS裡面透過窗戶看著地球一樣耶,不過這種狀況下的直播訊號沒像地面電視台一樣清晰,但還是超有趣的。
看完回去繼續睡覺不久,竟然又被電話嚇醒,筆者一星期才有一兩通電話打來的,在睡覺時間打來真的很不巧,客人還問筆者吃飽了沒,其實筆者是吃飽了,但是......才剛入睡還沒睡飽的。
包覆塑膠袋的碎裂現象‧大約每半年發生一次
有些重點還是要持續強調的,首先是選擇導星的問題,恆星的導星不需要選擇視野內的恆星,像拍M42星雲時,選擇天狼星或北極星都一樣可以當作導星的,因為單一極軸偏差事件對全天恆星的導星偏差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全天每一個恆星的導星偏移偏移的方位角度都會是同步的,不能說100%完全沒差,但在一般攝影期間偏差量會遠低於大氣擾動),所以沒有找不到導星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不知道全天隨便找一個超亮恆星都可以當作導星,這一點確實違背坊間常識,手工導星或光電導星做一次就知道,極軸誤差越小越有效(把北極星導入極望視野中央附近就夠了,不必精確準位,數學上的效果就足以充分成立了)。
在相同的極軸偏差場合,無論是用天狼星或北極星做為導星,兩者都會同時呈現幾乎100%相同的情形,連筆者也無法分辨兩者差異,所以完全沒必要以視野內的暗星做為導星,也不存在有找不到導星的問題。依據下表粗估上圖的極軸偏差只有0.008度角(28.8秒角‧請 萬勿奢望強求極望每次都能做到這種失格水準),修正方向如下圖。
如果可以隨意找亮星來導星,這樣導星鏡組合的選擇性就寬廣許多,「窺管」就是下一 次瞄準配件進化,卻也會是一次逆進化。 另外一個討論,就是很多導星不佳是技術不良所致,但是卻常把責任歸咎於望遠鏡剛性不足有形變,其實曝光也就那幾分鐘而已,現代數位攝影又沒有什麼相互則不軌(又稱互換則不依)之類的問題,不如擔心風吹要好好固定約束避免晃動比較實在,大家擔心剛性問題結果望遠鏡越買越重,其實導星失敗的責任分配比重如何分配,應該還有檢討空間,當然用光電導星來敷衍也是速效方法,有了光電導星就可以把很多問題打包起來拋諸腦後。 對於官派學閥的巨大望遠鏡而言,考量望遠鏡重力形變而做離軸導星離軸導星是有必要,業餘小鏡沒有這個顧慮,也不該把導星不良責任隨便誣賴到形變上頭,因為看相片就可以檢討出來,依據望遠鏡結構來看重力形變會有特別的方向性,誤判機率低於30%。不同的導星不良因素都有特徵可循,看相片可以稍微猜測出來各種因素比重,建議先做到下面這樣自動追蹤再追究有無形變。
做到這個程度導星超簡單‧赤道儀極軸偏差是難以估計的微小 即使把大氣擾動誣賴為極軸偏差所致‧極軸偏差亦在0.00003度以下 用對方法第一次就可以100%做到‧不必碰運氣矇好運 (這是筆者第一次用單星雙軸法校正‧因為是初體驗故花了兩小時) 結論是準確的極軸是靠手指關節輕敲出來的‧自動化機械很難做到 有些評估是說光電導星效果有好有壞,其實這也是有可能改善的,善於運用 極軸管理技術,可以讓光電導星的工作負擔降低很多,各方因素各退一步,光電感知和運作介入效率就會提升,在北半球只要極軸微微升舉就可以,升舉的角度計算可以參考以下連結,大家只要照自己的赤道儀精度做比例增減就可以,也就是精度6.5秒角的赤道儀要升舉0.2度。 看到這裡會覺得一頭霧水是正常的,以上大多屬於在台灣本地多年來逐漸發展的技術,台灣以外文獻找不到是正確無誤,二十幾年來在台灣大約只有幾人理解,早先在本格推理全有見解沒有隱藏,逐篇參考就可以慢慢瞭解。 2010-04-26‧極軸管理理論最速實戰‧赤道儀卡卡篇http://mypaper.pchome.com.tw/8cm/post/1320892297 2010-05-04‧赤道儀北端要升舉多少角度才足以消除周期誤差的減速呢?http://mypaper.pchome.com.tw/8cm/post/1320922195 ※精度6.5秒角的意思是周期誤差全幅13秒角,高級赤道儀要加計大氣擾動全幅3秒角,例如精度4秒角的要以5.5秒角計算(周期誤差全幅11秒)。 |
文章定位:
人氣(739)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