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9 11:42:45| 人氣655|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19‧業餘天文的階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0-05-19業餘天文的階梯
  有人以為天文攝影必然比目視觀測更高一階,同樣拿架8cm屈折鏡來看就知道各人差異很大。在國際觀星業界裡,目視觀察也有他的階高,和天文攝影一樣名家輩出。


  上次筆者提過會為大家提供更多選擇,以便大家都能做好人。近期光是彗星觀測報告就顯示出不同地區的業餘天文問題,可供好人參考。


  第一個就是彗星位置顯示出來的問題,位置的版本不一,顯示彗星位置預報缺乏專業權威,外行人的推算也一概算數,導致混淆情形層出不窮,最後只好實際觀察來分辨正確推算管道,這種事情在業界公開出來實在不好看,不過既然實際發生了,建議立即面對因應為好,例如指定數位彗星位置推算人員,以台中為準發布彗星位置,並約束特定發布管道,以供全台各地同好參考(其實以周邊各國當地預報位置推移也差不多的,內插法大家都會)。
筆者知道彗星可能突然分裂或改變方向速度,縱使如此大多數正確方法預測彗星位置仍是有效。
針對木星軌道內側的位置計算,觀星所在地參數要盡量正確。

 

  第二個就是彗星觀察的問題,彗星可以用鏡頭看,當然也可以用眼睛看。對於愛好彗星攝影的人士而言,筆者要正言一句『社會大眾幾乎都不需要的技術和相片』,科普書籍和媒體報導常見的彗星相片都有特定來源 。對於天文攝影和目視觀測,常見錯誤觀念如下:

  • 許多天文攝影者抱定『相片是觀察必備基準』的執念,覺得目視觀測只是天文攝影的基礎。
  • 天文攝影才是進化唯一目標,目視觀測是設備未進化前的過度階段,或者也可說是機材條件未達基準情況下的不完整觀察。
    筆者只能說這正應了成語『
    少見多怪』,也就是說目視業界歷練不足才有錯誤觀念。

[警語] 公開宣示以上兩點是正確觀念者,無礙身體健康但會被業界恥笑,千萬不要輕忽,錯誤觀念放在心裡就好。


  筆者是一品一級的觀察者, 觀察時間內連家人也不做交談,以最佳體力配合望遠鏡光學性能,各種天候/視相都有掌握,有雲隙縱使飄雨也會開鏡,原則上只要是820cm級觀測報告有假,筆者免俟實際開鏡觀察對照即可瞬間發現出大部分瑕疵。很多人有『少見不怪』的障礙, 遇到『超現實觀星文學』還以為是真正的觀測報告,非但無法點破還給他讚揚,遭到作家暗中恥笑還不自知。
資深外行人要多看少講(觀星時多目視觀察少開講,例如高喊「VEGA」之類的),學學人家總是獨自一人搜尋星雲,就會開始邁出進步的腳步了。

 

  目視觀測不但在國際業界有專屬領域,而且也是名家輩出,抄襲者也不少(甚至可能有廠商涉入),國外還有人專門在對照尋找被抄襲網站。 因此目視觀察絕非機材不足的過度階段,而是像古董字畫一樣有權威級鑑定的高精度領域,不到一小時各網站就被人家看過一圈(必要時還會錄下網頁畫面存參),到底是誰抄誰的都可以推算出來供大眾心證,就算是A貨也會立刻被鑑別出來的哦,這也是壞人保護好人的服務型態之一。
筆者是建議人家開闢一個專區,讓大家檢出有疑慮的報告,即使不具科學意義的觀星報告,也可針對剩餘文學價值進行評估。

  與其仿照他人觀察報告編纂自己的『超現實觀星文學』,不如堂堂正正繪製彗星預測目視想像圖,正式做個『彗星模擬畫家』 自成一格比較實在 ,這恐怕要有點經驗的目視觀察者才做得好,觀星時開講不懈者恐怕不易做到,『寧靜淡泊終致遠』這句話在業餘天文方面也是有用的。

例如為了證明自動導星有效,按了快門就做出故意遠離望遠鏡到處開講的「表演」,其目的在於宣示自動導星配件有效,不料也同時展現出對於手動導星一竅不通的窘境。

 

  有天文攝影名家說過,現在的天文攝影的內涵就是選購機材正確操作,還沒達到這個境界的,算是天文攝影進化未完成,需先從更新機材製至最新功能款式下手,順便吸引小眾全自動圍觀。




台長: 8cm
人氣(655)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alget
>天文攝影才是進化唯一目標,目視觀測是設備未進化前的過度階段

他們肯定從未做過變星觀察, 根據觀察結果繪畫光變曲線的苦差. 很多變星的光變曲線也是由上世紀初的業餘人士繪製的.

(話我也未做過. XD)




還有人在自家後院, 進行木星的目視觀察, 還給美國太空總署意見, 為探測器定出探測範圍.

(下刪一百字)
2010-05-19 12:32:17
版主回應
變星觀察大多要用雙筒鏡來做,因為變星觀察需要參考星測定星等,天文望遠鏡倍率太高,視野不易涵蓋八等級變星所需之參考星。

筆者常向「霞ヶ浦天体観測隊」學習,他以雙筒鏡觀察八等以下變星,想必也是相同考量所致。

如果要做到八等以下變星觀測,才可以用小口徑低倍率來拼;如果要做到十等以下變星觀測,就要15cm級以上大口徑低倍率來做。

如果用大口徑天文望遠鏡做八等以上變星觀察,在視野裡會找不到參考星(八等以上天体數量是很有限的)。

所以變星觀察要依等級不同選定機材,不是靠品牌型號就可以致勝。筆者基於一品一級長期觀察心得所做的解說,或許可以有點助益。

如果大家觀星時順便計算一下視野裡稀疏的星點,就知道不是一支望遠鏡就可以涵蓋3~10等級的編星觀測需求,這個區間大概就足以分出三、四種層次機材。

「霞ヶ浦天体観測隊」有五台手持雙筒鏡做3~8等區間觀察(常用的有兩、三台),不是沒有道理的。

http://kasuten.blog81.fc2.com/blog-entry-1037.html

http://blog-imgs-34-origin.fc2.com/k/a/s/kasuten/090903.jpg
2010-05-20 13:09:40
(悄悄話)
2010-05-19 13:36:35
在井的中心發出"KERO KERO"的愛之呼喚 (原名"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
對啊, 要觀察那些變星真的很困難, 我曾經找到一份"最適合觀察的變星表, 發現表中有不少變星的亮度變化都在1等的範圍內, 另一些是8至14等的變星, 要把它們找出來已經有些難度. 真的易於觀察的只有那些米拉(Mira)型變星.




題外話, 近來東南亞某城市發生"梁山伯與祝英台"式的"望遠鏡愛情故事", 話說有位未婚中年男子, 看到一位年輕的女士, 起了愛慕之心. 兩人經常一起觀星, 後來有人故意買同一型號的天文望遠鏡, 偽裝成情侶裝望遠鏡的模樣, 令旁人以為他們正談戀愛.

襄王有夢神女無心, 兩人雖然未能開花結果, 卻意外地撮合了一對望遠鏡"戀人". 後來其中一台望遠鏡竟然得了一場大病, 失控地不停打轉. 男性鏡主急忙把望遠鏡送到"大夫"那裡維修, 可是那位大夫竟見X不救, 最終那台望遠鏡一命烏呼.

奇怪的事發生了, 另一台望遠鏡好像有靈性一樣, 竟然得了同一毛病, 最後同樣一命烏呼.

一眾天文同好都認為, 這兩台的望遠鏡真的很命苦, 於是把兩台望遠鏡送到同一個垃圾堆填區, 讓兩台望遠鏡永遠在一起.

(同時強烈遣責那位大夫的專業失德.)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 行走江湖的俠侶, 應該購買和並使用不同的武器, 就好像楊過和小龍女那樣. 避免使用同一型號的兵器, 免得落入"梁山伯與祝英台"式的悲慘結局.
2010-05-20 12:37:28
版主回應
筆者前些日子為貴客服務比較忙碌,短時間裡意外出現一些買了二十餘年的要修理,雖然日本原廠早已停產多年無法供應零件,但筆者公司都有留存零件,所以沒有原廠支援一樣可以在台順利修理,僅收取少許工本費。

因此行走江湖者應需筆者這類業者服務,找錯別家則可享「梁祝式服務」。

變星觀察的基本機材是雙筒鏡,如果是用5cm雙筒鏡,在都會平地適合做到5等級以上變星觀察,因為變星與參考星都需要明確辨別而非模糊察覺,否則很難比較出差異程度,所以初入門者一定至少要比「低倍率下的極限星等」亮上2等級才方便辨別。

因為是低倍率觀察,初入門者又要與「低倍率下的極限星等」保持2等以上距離,這樣用5cm級雙筒鏡能觀察的變星數量就很有限,適合同好入門一起比較練習。

變星觀察不能對視相太過挑剔,能觀察就要觀察,筆者也觀察過Mira,真的很有趣,不妨用電腦星圖來做成動畫,不需要真靠天文攝影相片才行的。

說到天文攝影,筆者還是老話正言一句:「社會大眾幾乎都不需要你的技術和相片」,一般人士能拍攝到有點意義的相片,或許是有機會拍到天体意外突發巨變的瞬間,最近看到很多天文攝影相片沒有註明拍攝時間,拍攝前也沒對時,顯然是決心放棄機會。
2010-05-20 14:02:41
醒醒吧! 阿宅!
>這樣用5cm級雙筒鏡能觀察的變星數量就很有限,適合同好入門一起比較練習。

所以每次打開那些"observable objects for 10x50 binoculars"之類的列表, 變星一欄只有零星的目標, 甚至是以附表形式, 掛在深空天體之後.

反而雙星還可以獨當一面.




>社會大眾幾乎都不需要你的技術和相片

因為美聯社的記者和Getty Images的合約攝影師會拍很多照片, 而媒體會直接從那些機構買照片. 即使同樣拍日蝕, 那些機構的照片總是與社會有密切關係.

(既有人又有日蝕, 有時還看到地標呢.)




只有在特定場合, 例如早前台灣人(實際上是兩岸合作的成果, 不過兩岸的媒體都迴避這一點)發現的鹿林彗星, 台灣媒體刊登台灣同好拍的照片是理所當然的.

那些和社會無關的星雲星團星系, 要是真的要刊登, 直接用NASA和ESO的照片就是了.

不過還是算吧, 人各有志...

(台灣同好還算禮貌, 要是在香港和大陸就這些話, 會遭到文革式批鬥的啊.)
2010-05-21 12:35:32
版主回應
小眾大多分心於開講和攝影,缺乏目視觀察經驗,又錯估目視觀察效能。

經驗不足又急欲分享經驗(應該說是「炫耀體驗」比較符合大眾觀點),是大多數入門者的典型心態,就好像大小孩照顧小小孩一樣,其中多數觀星者在兩三年後會因為不同原因不再觀星。

變星觀測的機材選擇繫於視野裡相近等級之參考星數量,因此「霞ヶ浦天体観測隊」是用雙筒鏡估計變星光等。
2010-05-22 00:20:42
比6CM導星鏡慘案還要強的東西
76mm f/16 望遠鏡血案, 比起某些人用C-5拍得還要好.
http://www.cloudynights.com/item.php?item_id=2428




原來除了Takahash生產過這類長焦折射鏡, 原來有別的廠商生都有生產產過, 而且比Takahash的便宜幾十倍.

在東南亞, 曾經有天文學會在70年代花了幾十萭元買了一枝長焦鏡, 那個價錢在當年足以在市區買下一整棟大廈. 事隔幾十年依然有人在公眾拿出來炫耀, 證明天文學會的財力充沛, 決不是其他以"街坊福利社"運作的競爭對手可比.

(不過就我所知, 那枝望遠鏡的使用率低得可憐, 每次搬出來也得小心翼翼. 據說有人想用"報廢器材"形式接管那枝望遠鏡. 不過, 正因為出於"反正大家都很想吃卻吃不到"的心理, 所以大家乾脆以行政手段令它成為學會的不動產, 大家都吃不到就不會出問題了.)




至於閣下所說的"經驗不足又急欲分享經驗", 我會說是瞎子摸象, 或者是一個瞎子引導另一位瞎子走路.

(好像有成語形容這種現象?)
2010-05-23 11:22:07
版主回應
閣下所言應是成語「問道於盲」(ask the way from a blind person) ,英文也有諺語 If the blind lead the blind, both shall fall into the ditch. (問道於盲,無益於事)

筆者一向主張「別打人家望遠鏡的主意」,近期快速成長的觀星者都懂這個道理,他們不用為新進機材配件為何無法發揮宣傳效能而苦惱。
2010-05-23 19:31: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