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2 12:41:46| 人氣1,73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7-22‧日蝕攝影記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9-07-22‧日蝕攝影記趣

   這次的日食環境可說是完美順利,因為天空經常有雲,筆者和望遠鏡不用經常曝曬,在尚稱涼爽的狀態下完成了攝影。雖然參考媒體提供的台北地區日蝕進度資料,不過就復圓的時間,比預報快了約一分鐘(因為數位相機攝影前已校正符合標準時,對照相片檔案時間就知道)。

  因為十幾年前攝影都是用ND400減光,這次用兩片ND400濾鏡在望遠鏡筒前疊合減光,感光度200度,曝光時間都是三十分之一秒,直焦點攝影,作業都很順利,單眼相機觀景窗觀察太陽也很舒服,本來想加疊ND4和ND8濾鏡各一個,後來發現這樣太暗看不到太陽,還是只用兩片ND400濾鏡疊合減光就好。 (Kenko ND400濾鏡說明書在最下方)

  因為濾鏡只有減光,不會產生顏色的偏差,所以相片顏色比較符合實際的太陽,看起來也會討喜一些。


濾鏡安裝方式請參考「8cm研究室 - 天文望遠鏡之鏡蓋加裝濾鏡實務

  這次日蝕因為有雲,肉眼也能偶而看清日蝕景象,是很好的事情,拿起口袋型數位相機,也拍了幾張。日偏蝕的時候,天空雖然晴朗,但是陽光卻不耀亮,攝影作業都舒服的進行。

  稍晚整理相片會提供下載(ZIP檔格式),雖然單眼相機有入塵現象(看了相片才意外發現,否則早就清理了),不嫌棄的話可以隨意使用在各種用途,除非是超乎尋常想像的有趣利用,才需要知會筆者以便同樂。


 [天文]Kenko ND400濾鏡說明書


台長: 8cm
人氣(1,73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星座命理(星座、命理、心理測驗)

Alget
上星期日偏蝕期間, 我參考了浪漫追星社第一話的雙筒鏡太陽投影法, 發覺效果出奇地好, 比起針孔投影法要優秀得多, 安全性沒有太大分別. 最少十多分鐘的投影期間, 沒有出現失火, 塑膠熱熔等最懷情況, 至今運作正常, 沒有異樣.

和天文望遠鏡不同, 雙筒鏡普遍得多的光學器材, 很多市民手上都有一副, 可是沒有任何天文組織向市民推廣這個方法.

納悶之餘, 再仔細一想, 要是某城中名人/富豪看了電視節目, 用他的寶貝雙筒鏡, 進行太陽投影, 卻意外地把寶貝毀掉. 名人/富豪一怒之下, 指責天文學會胡說八道, 害他損失了平日觀賞賽馬的工具, 再請文壇打手, 揮筆抹黑學會. 恐怕這種情況絕非天文學會願意看到吧?

或者是這種方法危險性太高?




另外這次日蝕, 充分曝露了中國天文學的落後. 由於文章太長, 閣下可以到親子觀星會爬文, 相信很快就找到那些充滿怨念的文章.




最後, 和閣下分享一些外國的精彩日蝕報導:
http://www.boston.com/bigpicture/2009/07/the_longest_solar_eclipse_of_t.html
2009-07-29 21:26:57
版主回應
  閣下提到的雙筒鏡狀況推論,恰巧筆者今天下午也想到相關事情,那就是在日蝕之際,沒看到觀星同好在專業討論提及適合觀察太陽的目鏡種類,因為從前的MH等適合觀察太陽的目鏡類別,現在都已經從高階市場消失了,現在所見到的進化設計款式,都是不適合太陽觀察的。為了減少望遠鏡的溫度壓力,筆者偏好在鏡筒前設置減光濾鏡。

  新近幾年入門的同好,相信很多沒有適合觀察太陽的目鏡。

  近日有關星等和倍率的未定論,這才是真正的定論,真不知道為什麼這種奇怪的定論可以維持幾十年,在台灣都沒有被驗證檢討?總之這將會使得一些同好開始思考審視自有望遠鏡的性能,而不急於無謂的機材升級。

  如果經常不加驗證就人云亦云,這類的狀況還是會不斷發生。

  日蝕報導的連結現在終於可以看到,前兩天獲知這個連結時,是無法看到網頁內容的,大概是太多人同時點閱的緣故吧。
2009-07-30 09:23:00
Alget
用親子觀星會Peter兄的說話, 我們現正身處天文M型社會. 那些太陽投影用的目鏡之所以消失, 是因為那些天文發達的地區, 已經沒有人用目鏡投影, 他們認為目鏡投影是過時而且效果不好的方法. 更何況在那些地區, 能夠輕易地買到巴德膜, PST太陽望遠鏡等神兵利器. PL目鏡的興起, 都是其中一個因素.

不過, 對於大陸之類天文發展落後的地區, 根本買不到什麼巴德膜和PST, 能夠有一塊(過時而且危險的)目鏡端太陽濾鏡已經十分幸運. 對於這些地區, 一些原始的方法可能更適合當地的人. 不過, 連MH目鏡都買不到, 只能說, 這是時代的錯.

Traditional不等於useless. 很可惜那些傳統觀察手段已經被多數人遺棄.

有人說現在是天文黃金年代, 就我看來, 不過是少數人受惠, 窮人依然買不起望遠鏡, 有錢的都不見得買到所需的器材. 即使器材上得到滿足, 知識和技術上的落差卻日漸擴大.

(這就是Peter兄所說的天文M型社會.)




至於那些都市傳奇, 有些是出自1960年代或更早的理論鉅著, 被無數人引用後, 已經是第N手的資料. 由於年代久遠, 已經很難找到原書, 再加上引用者都未必知道出處, 都不會在意那公式是由什麼人發明, 可信性成疑.

(不是說那些理論完全沒有用, 它們有參考價值, 但不能當成金科玉律.)




不重視歷史是不少天文學者的毛病, 連天文同好都不在意那些天文史, who cares? 那些都市傳奇恐怕永遠都是一個謎.

(談到不重視歷史, NASA可說是極致, 竟然把登月原始影像刪掉. 連報章都恥笑這種不正常行為.)




老師教過我們, 做人不用太聰明, 只要做事正常一點就可了. 不過, 總有些天文同好做些不正常行為, 把照片原檔刪掉, 把紀錄重要天象的底片棄置一旁......

只要多思考, 很多疑團都會消除, 天文圈子的風氣都會有丁點改變.
2009-07-30 12:08:29
版主回應
  NASA的作風筆者是不了解,不過觀星者的作法筆者可以理解,沒有科學機構認可、需要我們的報告和相片,又沒做什麼獨立研究,只有人云亦云的轉述資料,還有拍得不好看(沒人看)的相片,容易勾引傷心的回憶,當然沒有保留的價值。

  筆者覺淂現在的望遠鏡很便宜,台幣一萬元就可以買到自動追蹤的GOTO經緯台和8cm折射鏡,真正的問題是攝影相片帶來的誤導,閣下應該也看到有目視星雲視直徑問題,就有攝星同好拍了很多星雲相片可作為參考....!? 星雲攝影資料是必須要做的,但是目視和攝影的區別,仍需像香煙的致癌警語一樣,不厭其煩的反覆說明(這是筆者的玩笑話)。

  像最近M74的討論,筆者看到其亮度不高面積卻很大,應該要在低倍率能見到12等星(或更暗)狀態下,才有可能察覺其核心明亮部分,書上也提到要10cm望遠鏡60倍觀察,別說是只能見到10等星的8cm折射鏡,就算是20cm長焦折反射鏡也無能為力了,這點心思恐怕不是每人都能理解的。

  看起來懂很多的,其實懂得很少。最需要學習的是老師,最需要員工訓練的是老闆。
2009-07-31 19:54: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