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05 10:45:28| 人氣1,20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5-05‧赤道儀戶外設置の懶惰実戦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赤道儀戶外設置の懶惰実戦篇


  筆者一向懶惰,但是樂於實驗,網友說這裡有獨家消息,是因為這裡很少有什麼『人云亦云式轉述資料』,而是一些探索實驗的心得。先前提到望遠鏡店老闆贈閱雜誌,從日本天文指南雜誌2009年三月號的143頁,看到一篇可以和筆者對照的投稿。

  這篇文章吸引筆者的是用水桶覆蓋赤道儀的相片,作者說把赤道儀放在外面,讓他的觀測準備工作節省了一半時間(從一小時減少到半小時)。從相片來看,赤道儀的設置剛好避開鄰居遮蔽可以看見北極星 (不像筆者無法靠極望瞄準極軸)

 

【寫在前面】

  筆者對以下內容要說在前面的是,筆者雖然是使用鐵柱腳,但是並未固定在地面(第一是因為懶惰,第二是怕破壞屋頂防水),所以雖然對準了極軸,但是只要用力碰動就會移位,加上赤道儀始終在特定範圍內運轉,導致極軸會有固定方向、速度的偏差。赤道儀在戶外已經放置一年多,其間從未卸下或移回室內,經歷了所有的颱風。

  筆者將赤道儀放在戶外,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為了減少準備時間,而真正明確的理由就是一個字『懶』。使用8cm折射鏡,現在開鏡作業只需要三分鐘。2008年10月筆者試過用水桶覆蓋赤道儀,所以才有下面相片(要不是去年就拍過這張相片,筆者才懶得專為部落格按快門)。

  就尺寸而言,以直徑約90公分的大型水桶掛覆赤道儀本體(含重槌、鏡筒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水桶重量感覺上約六公斤,直接掛覆在赤道儀上頭,除了平日承重之外,風吹雨滴都會碰動赤道儀,會讓極軸偏移的速度加快(方向也不穩定)。筆者只是測試一下拍了相片,就趕快將水桶取下,平日不是這樣包覆赤道儀的。 (傳統室內設計會把門寬設計在90公分以上,要買更寬的桶子請先測量府上通道門寬為好)

 
 【補充】鐵柱腳是因為放置在戶外十餘年且沒有覆蓋,所以才生銹的。

【防水與緩衝】

  筆者的赤道儀平日是,赤道儀本體覆蓋機車隔熱座墊(可以緩衝風吹雨滴,還有隔絕陽光避免過熱),外面則是以雙層塑膠袋包覆防水(塑膠袋不耐久用,一段時日以後會破,所以要用雙層塑膠袋才保險)。塑膠袋沒有必要放乾燥劑,因為放乾燥劑也沒有用,實際上赤道儀有良好的耐候性,不需要用乾燥劑。  

  塑膠袋與赤道儀要保留少許空隙,需保留寬鬆不可緊密包覆,這樣可以讓赤道儀大幅減輕風吹雨滴的壓力,同時也會讓塑膠袋更加耐用。

  從前沒用機車座墊緩衝,颱風天風力很強,塑膠袋與赤道儀的稜角直接接觸,彼此拉扯摩擦,過兩個颱風就破損了,現在塑膠袋內沒有摩擦稜角的機會,塑膠袋用上好幾個月也沒有要破損的樣子。(上圖基座的塑膠袋,就是先前破損,又懶得移去的塑膠袋,一年多以來只破這一個,幸好當時筆者懶惰,才能拍到這張相片,也是2008年10月拍的)

【隔熱】

  鐵柱腳赤道儀還要面臨隔熱的問題,當初天真的以為覆上機車座墊就可以讓赤道儀降溫,後來發現鐵柱腳也會傳導溫度,所以赤道儀本體和鐵柱腳間也應該適當隔離,讓鐵柱腳的高溫不致傳導到赤道儀本體,當然技巧性包覆鐵柱腳也是個好方法,只是筆者還沒試過。

【置物】

  其實水泥作業用的大型塑膠水桶有很好的耐候性,將不怕熱的觀星用品(如星座盤、接環、太陽投影板)置入其中放在桶內覆蓋,放在戶外也沒關係的。

  觀星機材放在圓頂內也未必好用,赤道儀也有其耐候性,戶外設置是不用太擔心的。筆者有在研究與測量赤道儀追蹤精度,赤道儀也打算用上幾十年(因為懶得換),不會做出影響精度的事情。

台長: 8cm
人氣(1,20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星座命理(星座、命理、心理測驗)

Alget
我認同器材是有一定的耐候性, 無需過度愛惜器材. 間中把器材拿出來操勞一下, 總好過把終年都把器材放在防潮箱或床下. 畢竟, 器材是供人使用的, 而不是拿來供奉或培植真菌.

另一個極端是, 極度不愛惜器材, 把器材存放在人來人往的場所, 還忘記自己有什麼器材, 達到我兩忘的境界, 實在令人敬佩. 話說這種人在香港天文圈子很常見呢.

http://astrohome.net/viewthread.php?tid=3780&extra=&page=1

本人曾經做過不愛惜器材的事, 更因此留下一個人生的污點, 現在後悔不已, 決定不會再作這那種事, 好好運用得來不易的器材和別人分享星空.
2009-05-14 19:24:26
版主回應
  光學的東西是這樣啦,會發霉的原因不是濕氣,而是不流動的空氣。筆者因工作之便做過台灣和日本空氣溼度測量,台灣的濕度有時高出兩倍(所以是三倍),筆者也去過香港,感覺上溼度更高。筆者在台灣的經驗,除非是高濕度環境,封閉光學鏡頭幾個月通風一下,鏡頭就無法發霉了,筆者家裡沒有防潮箱,鏡頭和目鏡、望遠鏡都是沒有加蓋的,平日攜帶單眼相機也沒有鏡頭蓋,8cm望遠鏡一直保持通風隨時可用的狀態(鏡筒前後以主鏡和網路攝影機封閉)。

  回想起二十幾年前筆者看到天文台裡五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望遠鏡,如今也打算相信自己和現有的機材,以最低限度的機材配置,和最簡單的安裝操作,做有效率的運作,在這樣的原則下,赤道儀是不可能搬來搬去的,必需固定設置於戶外,結果一年過去了狀態良好,至今還無法確定赤道儀有哪些要訂購備份的部品耗材,所以大家可以比照操用。

  自己一個人架望遠鏡,自己一個人收望遠鏡,望遠鏡的視訊大家可以在網路上可以看到,筆者順便進行導星誤差之類的監測實驗,沒有渴求被圍觀羨慕的心理缺陷,也起不了思慕別人的無聊企圖,只是清楚的證明機材適當包覆就足以適應所有氣候(但冰雹沒遇過,估計沒問題),是什麼品牌款式不重要,是誰證明的也不重要,只有迷思小眾才會為此困擾,筆者幾戶鄰居睡床離望遠鏡最近不到5公尺,多年未曾不過問筆者的架鏡作業,對筆者所做所為絲毫沒有興趣,這才是真實社會,而不是小眾心目中的天文理想世界。

  總之準(高)精度機材都可以這樣做就是了,沒什麼在怕的。
2009-05-15 00:22: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