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木雅弘 飾演/小林大悟:原本是東京知名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因樂團突然解散而失業,之後與妻子回到老家山形縣重新開始,在誤打誤撞之下成為納棺師。
職業樂師的夢想不是人人得圓,對音樂的喜歡卻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擁抱的,不再靠音樂維生或揚名,人琴合一的感覺其實更美好,音樂從來不會讓人傷心,而是人的欲望讓音樂變質了,後來再無所求地拉琴在在都是美好,其實也是《送行者》全片腳踏實地的一種生命態度。
本木雅弘中為了揣摩新人納棺師,親自到殯葬社實習一個多月的納棺技術,也為了扮演好大提琴手而苦練從未接觸過的大提琴。
片頭一開始以倒敍法將生死話題以輕鬆不沉重的方式介紹納官的方式和程序。
細膩溫柔的程序,將往生者最後大體容顏安詳清理,讓家屬送走最後一程也留著鮮明的回憶。
不改他豐富的情緒和表情語言,從樂團解散到找到"旅途協助工作"(正確為"走上來生旅途協助工作"),到工作的掙扎,平靜體驗納棺師對他人生的意義,一直到解開父子糾結的思念之情,送上父親最後一程。
這次最佳男主角非他莫屬。
廣末涼子 飾演/小林美香:大悟的妻子,一直陪在丈夫身旁做個盡職的賢內助,即使丈夫面臨樂團解散而失業的命運,她依舊不離不棄。
廣末涼子在劇中溫柔的人妻,性格和演技雖然沒有多大的突破,但是我想是因為角色本身個性曲折不大,所以表現平平。
吉行和子 飾演/山下豔子:大悟同學的母親,經營亡夫所留下的大眾澡堂「鶴之湯」。
她是"佐賀"的阿嬤。
個性一樣堅毅,不向環境低頭。不顧兒子的反對,堅持為了多年來的客人,經營大眾澡堂「鶴之湯」一直到倒下的那一刻。
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大悟在納棺時,幫和子工作時綁的領巾,為她帶上,送她好走也紀念她維護澡堂的遺願。
山崎努 飾演/佐佐木生榮:NK代辦處社長,用溫暖的愛與同理心看待每一位「客戶」。
NK-就是納棺的縮寫。
這部片的角色應該是社長的角色最令人深刻。
妻子是他開始納棺師的第一個人,在最後一程還擁有接近生命的容顏。
(這部份有點多,請觀眾自行前往欣賞....)
余貴美子 飾演/上村百合子:是NK的助理,自述和大悟的父親一樣遺棄帶廣的兒子,而不敢回鄉探望。
在大悟父親往生後,請大悟務必去認領遺體,間接反應了自己悔恨棄子的心情。
笹野高史 飾演/平田正吉:「鶴之湯」澡堂的常客。
是火葬場的處理員。
在火葬和子的遺體前,告訴和子的兒子,和子的堅持經營「鶴之湯」的遺願。
(他說終於知道和子為什麼主動提起要和他一起經營「鶴之湯」,因為澡堂是燒炭,而他的工作也是"燒")
兒時的大提琴:
在家鄉的一把四分之三小琴,遠不及在樂團的名貴大提琴,卻有著童年的記憶與溫度,所有的悲歡記憶都隨著小琴琴盒和一顆父親給的記憶石頭,再度在他心田復甦。後來,做起納棺師,他還是會繼續拉大提琴,不拉名曲,只拉小時候曾經記憶的一些曲子,唯一的差別在於以前的拉琴場所不是在室內,就在舞台上,電影中的本木雅弘後來卻是以自然山河做背景,人琴與自然合一,雖然有些煽情落於俗套,但也讓人無限嚮往。
配樂 久石讓:久石讓與宮崎駿的合作關係,更是為人津津樂道,2008年再為老合作伙伴宮崎駿創作《崖上的波妞》配樂。
音樂家久石讓替《送行者》打造的主題樂章,低沈又委婉地拉奏出人生的悠緩本質,在生死黯然的挫敗關頭,很能熨服人心。這部電影曝光最高的配樂是大悟拉的一首曲子,也是父親最愛的曲子
搭配劇情~只能說催淚到極點......嗚~~~~~~還好我有帶面紙。
坐我旁邊一位老伯伯,也不斷的擦臉,我想他的感受比我深刻吧。

山形縣-阿信的故鄉
充滿原鄉魅力的風景,不管是大提琴獨奏的山坡,或是與父親交換心情石頭的河床,有了令人感動的劇情,瞬變美景也留住永恒片刻。
~最後的贊助者是龍巖人本。
面對生離死別,或許眼淚一次比一次少一點,情緒會更穩定一些,沉默會更長一些。
這些不過是假想他人的行徑,還是不能預測對我而言未來可能來的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