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17 00:06:46| 人氣60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消失中的江城-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看完「消失的江城」這本書。原本一直放在屏東家房間的枕頭旁,回家的時候看個幾頁,後來放在台中房間的枕頭旁,壓在好幾本書的底下,然後在新竹的房間枕頭旁好幾本書的底下…..。因為看這本書需要比較清醒的頭腦,需要想一些東西,理解一些東西,若不是在病房待了二天,恐怕到這時還沒看完。

 

是怎樣的一本書呀?比看李敖的書更費力。

 

是一本與中國大陸有關的書。是一位美國記者Peter Hessler1996~1998年以和平志工的身份在四川涪陵生活兩年的所見所聞。他筆下的人事物,距離現在快十年了,當然現在的四川已經有很大的變化 (在讀此書的期間,四川發生了大地震,更改變了四川的地貌),但是仍有許多值得深思之處。

 

尤其是人。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在四個行業中,僅居次於讀書人。農民對於中國歷史的演變,一直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影響著這個古老的國度,卻也始終是最沈默的一群人,生活也一直沒有太大太好的改變。作者對於中國人的性格形容得很深刻,連我過流著黃種人血液的人都拍案叫絕。他覺得中國人的笑容代表著各種不同的意義,悲傷的時候,臉上也會出現笑容,但那笑容只是牽動一下嘴角的笑,是為了要掩飾心底真正的感情,中國人不習慣把情緒明顯的表現出來。

 

他在四川是在師範專校教英文,所以對中國學生的描寫也非常多。西方教師面對東方學子畢恭畢敬的態度,新鮮又手足無措,他總是看到學生們的黑頭髮,看不到學生的臉,師生的互動太少與西方教育大異其趣。而東方學子面對這洋老師的教學作風也大驚失色,外老師一向喜歡坐桌子,在教室走來走去,光是這二點就和傳統的東方教育不同。這讓我想起學生時代那幾位外老師,忍不住會心一笑。另外他放了不少學生們的英文作文,我忍不住發現,當時的學生的思路,實在和我小學、中學時代很像,當時的共產黨教育以及我小學、中學時代的一黨獨大,其實,二岸的政府對付人民的方法都一樣,愚民和歌功頌德。

 

還有三峽大霸。看到有關三峽大霸的那一部分時,正好發生四川大地震,心裡產生一個迷思:這二者是不是有關聯?

 

有人頌揚三峽大霸,也有人看衰,這功或過,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表現出來。我不想去探究大霸的水長期在那邊是否會影響那裡的地表所能承載的重量,也不想去研究長江上游原有地貌的變化是否會造成氣候調節異常,更不想計算升高的水位淹沒了多少中國古老的歷史遺蹟。

 

站在大自然的角度,我不喜歡這大霸的形成,因為它完全破壞了大自然原有的面貌,如同我不喜歡八卦山隧道、雪隧,和吵得沸沸湯湯的蘇花高一樣。聽到很多人說,因為交通不方便、因為要繞很遠的路花時間、因為會山崩會死很多人、因為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硬在山裡挖長長的洞。明明有一條路爬過八卦山,八卦山是有多高?彎彎的路人們喜歡硬飆車,是路的錯?下雨有山崩土石流,是山的錯還是人們種太多檳榔建太多房子?大自然的存在,祂偶爾失控的時候,很多生物都會受到傷害,不是只有人類;而人類始終在失控。眾生平等,人類又有多偉大?失去了幾條人命就要去改變整個大自然,那大自然失去的幾千幾萬種生命,祂不反撲嗎?

 

面對三峽大霸,我也是一樣的想法。

「二岸猿聲啼不住」-不會有母猿哭著牠的孩子了,因為全沈到江底了。

為了長江中下游的水患,有了三峽大霸。我不知道,為了沒有長江上游的縱谷,大自然會有什麼打算?

 

這是看完這本書,留在心裡最深刻的感觸。

 

2008.10.17

台長: 小公主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60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小公主看故事書 |
此分類下一篇:我看追風箏的孩子

未來的讀者
因為那本書絕版了 所以我都無法體會到大大的感動T^T 但很感謝你能與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心得 謝謝囉!!
2011-06-21 00:10: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