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果還生」這五個字,前幾天一直出現在我腦中。
好奇查了一下,這五個字是哪部經典裡的文字。(我一定是以前看過,但忘了)
發現它是出自於「六祖壇經」。
那是五祖弘忍在傳衣缽的那個夜裡,對六祖惠能講的話。
全文是:「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一開始,我一直找不到可以讓我比較理解的解釋。
但今天突然想通了。
在六祖壇經裡,一直提到「自性」。那是「悟」的最源頭。要先找到自性。
但,這句話又講到最最根本:在自性的源頭裡,還有因緣。若沒有因緣的種子(情),則也根本不會有自性的生成。這個自性的種子,在因緣俱足下,就會生長、開花、結果。
另外,最近在讀易經的書,劉老師的書裡,常會旁徵博引四書的內容。
據說,當年要上毓老師的易經課,得先上完四書。
四書我其實以前國中時代就上過,當時只覺得,這些都是很八股的東東啊!
(國中生被逼著早上7點到校上狗文課,哪裡會肯好好學呢?恨都恨死了啊!)
但,現在年紀夠了,再加上和易經的互相對照,才突然明白了四書的旨趣,也才發現,讀易經,真的要懂四書!
在中庸裡,有一句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意思是:自性就是你的天命,而順著自性自然去做就是道。
現代人,很多人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天命。
保羅柯爾賀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朝聖」在全世界會這麼暢銷,也是反映了現代人對「天命」的追尋的渴望。
而在英國最大最古老的神秘學書店Watkins裡,一整排的書,都離不開Tao這個字。
對於西方人什麼主題都要扯上「道」這個字,然後把它弄得很神秘,我在心裡常會覺得有點好笑。
在中國古代的經典,「中庸」裡,就告訴你:你的自性,就是你的天命。而順著你的天性去做,就是道。
就這麼簡單!
在易經裡,復卦第四爻特別強調「獨」。
爻辭是:中行獨復。
獨,講的就是「自性」,每個人與生俱來,獨特的自性。
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你的獨特之處是什麼,那就是你的「獨」。
把它發揮出來,就是你的天命,就是道。
而蒙卦第四爻,講的也是「獨」。但它是「獨」的反例。
蒙卦第四爻其實是全卦唯一位置「正」的爻(陰居陰位),但因為「獨遠實」,所以,造成「困蒙,吝」。
這一爻的爻變成了「未濟」,過不了河,渡不了彼岸。
話題拉回來「六祖壇經」的因地果還生。
六祖壇經談的是「自性」的源頭、因緣,種子。
覺得,佛經跟易經,還真是有可以連貫的地方啊!
而至於為什麼讀易經之前要先讀四書,關於我自己的體悟,等待來日整理好我的思緒再來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