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30 12:49:00| 人氣1,31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雪【無人知曉的我】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無人知曉的我」?
陳雪在這本書中再次提出這樣的想法。
幾個短篇故事當中的主角都稱作「李美雲」,過著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不同的關係與人物環繞在不同的李美雲生活四周,發展出看似獨立卻互相呼應的兩片森林。
相同的是:「李美雲」及「無人知曉的李美雲」。
這本書令我產生了比較與遙遙相望的感覺。
如果我們相信書中所有的人物都自我為中心,發展出「被覺知的自己」與「不被覺知的自己」兩個完整的世界,那麼其中許多人物的混亂與認知錯置,是否就可以得到一種合理的解釋?
這個合理的解釋是:雖然有兩個完整的世界,卻缺乏連結這兩個世界的方法。或是,已經發展出兩個完整的世界,所以不願將其連結,以保有兩者的完整性。又或是,正因為極力想連結兩個完全不應該連結的世界,所以產生巨大的混沌。
如果不能以此為這些人物的混亂做解釋,是人物本身的性格否認這樣的事實?或是,故事提供的面向拘泥了我的思考?
我的想法源於自身經驗的比較。
「被認定的自己」往往是由日常生活累積出來的印象,同一件事情、同一種論調、同一類用詞堆積的多了,就成為別人眼中的自己。
然而,有多少人會為自己做紀錄?有多少人願意這樣刻板地面對自己-每當自己說出同一類的用詞、事件,就在心中刻畫一條痕跡,一段時間之後回顧心板上的正字記號-以求客觀的事實?
如果,如此實踐記錄自己,會發現自己什麼樣的不同點?

-自己其實也並未多麼高明,同樣犯著被嗤之以鼻的錯?
-其實並不冷血,只是反應總無法及時出現?
-根本不喜歡義大利麵,每次吃完半盤就開始作噁?
-身體完全不是自己想像的耐操,沒有睡午覺,晚上和情人作愛都會睡著?
-經過擺滿絨毛玩偶的店面,其實只想到自己想抱著哪一隻,根本不是想買給情人?
(當然,以上例句並非個人的觀點,純粹舉例說明罷了。)

而我總是不斷踹測他人心中「被認知」與「不被認知」的自我。
不可否認的,我這樣一個人,恐怕大多數時候根本算是沒有靈魂的存在。
而那樣「被覺知」與「不被覺知」的我,也顯得更加難以認定。
那麼,我自己到底該選擇相信什麼?

生命認知只存在灰色的人,真的可以感覺到天藍的魅力?
察覺自己的表象與隱晦,會不會其實只是悲劇的開始?
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戲的演員,也等於領不到酬庸,那麼,還要演下去嗎?
其實無需煩惱。
既然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戲,當然也不知道應該停下來,回頭去找製作人談談身價啊!

台長:
人氣(1,31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書抒 |
此分類下一篇:陳雪【天使熱愛的生活】
此分類上一篇:山崎豐子『華麗一族(上、中、下)』

Redfly
….我剛剛打到一半的文字,全都被Windows更新,重新開機後,莫名奇妙C槽全部不翼而飛….(尖叫),而且剛下載完的歌,還沒聽就…。OK,進入正題。

我在想,強烈地感受別人甚於自己的人,會不會是以一種「透過」與「無形」的方式在改變自己,體會自己。假如靈魂是自覺,那麼不自覺的部份,真的只代表無意識的行為嗎?

被認知與不被認知的自己,就某個基準而言,是同樣的東西,好比如月亮的正面與反面,假如作者所要談及的是「何謂一個全人」,所以她試圖把正面與反面的月亮都呈現在同一張紙上,就像畢卡索的畫,喜歡在2D的世界呈現3D的圖像,因為他覺得這才是一個女人。那麼被認知與不被認知的自己,就是在自我與客體之間尋求一個協調 – 好比如滿足他人是因為我們也需要他人,但是還有更大的因素是我們想滿足自己,可是這潛在的慾望,我們未必自身能意識到。
或許,作者就是在偶然的契機之下,發現了一個事實的真面目,然而不管是靠記憶或是靠紙筆來記錄,只要是透過嚴密的思考再理解出來的東西,都已經不再是真實,但是事實上也能說它是透過作者所理解出來的真實,可是的企圖心很強,她試圖想凌越自我的限制,因此才會寫出多面向的自己,這是我從妳的論述,再加上自我的理解後,得出的結論。

我不知道生命認知只存在灰色的人,他們內心真正是怎麼想,像是自閉症的人嗎?或者生病的人,但是我想他們也都希望能看到藍色的天。但是也有某類的人,他們希望能感受悲傷。
2007-09-01 12:48:31
版主回應
從我的想法就得到這麼豐富的推論,那麼,實際閱讀體會這本書的內容,一定可以讓妳有更多想法。
2007-09-02 23:31:55
Redfly
今天看了INK雜誌,陳雪提到,假如她要理解某個作家,她ㄧ定會看了一系列作家的作品後,才會去評論作品,而且也才會對作家這個人有些了解。

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非常謹慎、理智、深怕自己因ㄧ時的乾渴,而深陷文字之中。

所以突然想到妳也是買了一系列她的書。
2007-09-04 00:03:47
版主回應
我無法說自己是在評論這些書籍,充其量只是讀後感想而已,完全算不上評論。說是評論,這樣的內容顯然太過偏頗而未完全。
買了一系列她的書籍,完全只是因為直覺地喜歡而買,每本都一看再看,享受想像飛行的樂趣。
2007-09-05 09:41: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