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赴日 搶親夏普
2016-01-27 03:53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26)日親自飛往日本,與日本經濟產業省(相當於台灣的經濟部)官員會談鴻海入股夏普,透露鴻海對入股夏普的強烈企圖心。
外界解讀,鴻海積極想入股夏普,主要考量夏普藉由高階面板技術能量,提升集團面板接單優勢。郭董親自出馬,也透露對集團發展面板產業的重視;若郭董親自出馬後,讓鴻海搶親夏普成功,未來集團內群創競爭優勢同步大增,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日本共同社報導,經營陷入困境的夏普,目前傾向由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收購夏普。不過,郭台銘昨天與日本經產省官員會談,應該是想要扭轉鴻海目前的劣勢,希望鴻海能成功收購夏普。
由於INCJ是隸屬經產省管轄,外界認為,郭台銘親自拜會經產省,透露鴻海對入股夏普「勢在必得」的企圖心。
共同社報導,鴻海提出6,000億日圓收購夏普的方案,此次會談可能就方案細節進行介紹。報導稱,鴻海曾經與夏普達成入股協議後又放棄,日本國內不少人對鴻海不太信任。鴻海也有可能是為了消除這一擔憂,而向管轄INCJ的經產省尋求理解。還有一個因素是,日本政府擔心夏普的技術外流。
鴻海想買夏普 擺脫依賴蘋果
2016-01-27 03:53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鴻海出價6,000億日圓(約台幣1,700億元)希望收購日本電子集團夏普,是鴻海多角化經營策略的一部分,意在擺脫對蘋果的依賴。
自2007年蘋果iPhone問世以來,鴻海一直是iPhone最大代工廠,iPhone在全球狂銷,鴻海連帶受惠。
但有些分析師指出,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成長趨緩,iPhone銷售可能也會走緩,蘋果定26日(台北時間27日清晨)公布財報,去年第四季iPhone銷量可能只比前一年同期成長1%。此外,蘋果把愈來愈多訂單轉移給(4938)和碩等其他代工廠,也對鴻海造成壓力。
里昂證券分析師巴拉特估計,為蘋果代工的收入至少占鴻海營收的一半,他說,「台灣科技公司普遍有個問題,它們主要做個人電腦與企業硬體,或為蘋果代工,這兩種業務的前景都很有限」。
因此,鴻海近年致力於多角化經營,進軍電動車與機器人領域:電動車方面,在中國大陸設立電動車電池廠,去年與大陸科技集團騰訊簽訂合作協議;機器人方面,投資日本科技集團軟銀旗下負責機器人事業的子公司,並為軟銀製造智慧機器人Pepper。除了能開拓營收,還有機會賺取比代工業更高的毛利。
大陸工資逐年上漲,鴻海為了減少對100萬大陸勞工依賴,除了加強自動化,並在去年宣布,打算在印度設立12座工廠,其中包括在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投資50億美元(約台幣1,600億元)。
鴻海的多角化策略不止於此。去年鴻海開始為大陸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鴻海也花費台幣91.8億元買台灣4G頻段,並以總金額約116億台幣認購亞太電信股權。
類比IC F-矽力(6415)近期先後收購美商美信(Maxim Integrated.)智慧電表及能源監控部門及恩智浦(NXP)的LED照明驅動產品線,法人指出,新收購事業有助提升每股盈餘,預計第2季開始貢獻營收,今年營收有30%至40%成長空間。
F-矽力今年業績大豐收,合併營收達46.98億元,較前年大幅成長43.6%,由於多項電源管理IC出貨暢旺,其中固態硬碟受惠於價格下滑、市場滲透率快速拉升,出貨量大幅成長,LED照明電源管理IC隨著中國LED照明普及出貨數量增加。
今年除了固態硬碟持續成長,LED照明收購恩智浦LED照明驅動產品線,從LED室內照明延伸至戶外、中階產品線跨入高階,對於該收購案。法人指出,此併購案可望為F-矽力創造3%至5%額外毛利,卻僅稀釋股份2%至3%,對每股盈餘有正面效果。
另外,收購美商美信智慧電表及能源監控部分,法人表示,美信目前市值相當於4倍營收,由於美信已尋找買主一段時日,因此F-矽力極可能以折價收購,以1.05億美元的交易額隱含營收貢獻約3,000萬美元,或相當於F-矽力今年預估營收近20%。且此事業單位毛利率水準高於F-矽力,其獲利貢獻可能逾20%。預估第2季可貢獻營收,下半年見到整體綜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