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izabeth Strout所著《生活是頭安靜的獸 Olive Kitteridge》短篇小說,十分精彩。
等Coffee Sweet 一杯沖煮完美的優秀咖啡上桌時,看完其中的一篇〈漲潮〉,主角男孩凱文,開場敘述他舊地重遊,尋常不過的觸景生情,遇到以前教過他的教師,很平常的問候近況、話家常,直到讀到「愛與被愛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們屬於這個有家有愛的世界而你不是」,才意識到凱文要自殺。那位喋喋不休的老師阻止悲劇,而凱文救了一位故人,也救了他自己。
生命有時似遭厚厚地烏雲密布,陽光能從間隙穿透,暗與光一直是並存的。Elizabeth Strout 的作品捕捉了光。
《生活是頭安靜的獸 Olive Kitteridge》ISBN:9789864060658
〈這一戰就是 Keep Fighting〉單頻道錄像『詮釋著阿茲海默症患者,早已先離開我們去了別的地方,只是把這身體軀殼的禮物留在這裡、留給家人,他與我們身處在一個共同的時空,而精神意識則去向不明…,這物理意義上的身體與精神意義上的靈魂關係,更深層探討了超越死亡、魂歸何處的永生哲想,謝春德說:「我們談平行宇宙這個問題,其實談的是什麼叫做永生?探討超越死亡,一個人假如能夠超越它,那生命是永生的,其生存形式與面對人生的價值也會不一樣…」。謝春德以戰士的姿態來隱喻阿茲海默症患者,反映出面對未知必須以戰鬥力開啟勇敢世界,從這一戰就是!』

『靜態雕塑結合簾幕與投影裝置的作品〈優童子〉,呈現了五個天使戰士與一個孩童之間的力量平衡,此作除了運用簾幕連結實體雕塑所產生實與虛的呼應,更巧妙運用了直線/斜線極簡設計的椅子,暗喻了力量的抗衡關係。謝春德借阿茲海默患者智識退化至純真孩童的人生循環,將人的複雜慾望和單純素樸所具有力量,進行平衡與較量,凸顯了生命的本質意義。』
台北當代藝術館二樓【謝春德平行宇宙系列─勇敢世界】,展期自即日起至2017年2月5日止。看起來作品主題是圍繞在多重空間、感動的力量、虛擬與真實。
我最喜歡的一件作品,是202展間的空間裝置,地上舖著乾稻草,角落也堆著成捆稻草,邀請參觀者拖鞋,赤腳,躺在刺刺的乾燥稻草上,仰望播放銀河星空的天窗。展間瀰漫著稻草香氣,觸碰到稻草,聽著稻草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透過作品,謝春德將兒時農村的生活記憶複製、再製,重現到現時。
其中比較無感的作品是203展間錄像作品〈巫1X10〉,展間佈置成鏡廳,刻意的黑暗與低音聲響,

『「巫」的指引意圖與掌握權柄的形象,象徵一個可以控制生命的神祕力量,指涉受此神秘力量所牽動的生命,是可以經由我們的意志加以轉化;與此相應的黑戰士,除了空間上也表意了平行宇宙的平衡之道,黑與白兩股不同的力量,同樣示意了這個世界皆有兩個不同的勢力存在,正如同儀式一般的行進著…。』可能單純對二元論無感?


當代館一樓為【白立方之內-陳逸堅個展】


看到黑兔子
六色彩虹那朵花,疑惑了半天為什麼不是紫羅蘭?就覺得花要是紫羅蘭。



『106展間,展出藝術家參加【2008新加坡雙年展】中的立體編織裝置作品〈Tropicana〉,藝術家依照心目中的理想狀況佈展及打燈後,以量身訂製的白色基座將整組作品蓋上封存,只露出原本連結作品之間的彩色毛線,基座即為作品形體,也是雕塑自身的再現,白立方的慣例迫使空的基座成為藝術物件,同時暗示「作者停止,公眾開始」。』
看〈南國 Tropicana〉裝置時,想起
張博洋《活在他方》畫作系列
記得他說那幾張都是畫「杯子」,我覺得是「門」。
關於「門」,想引用一段奧修的話語──門是存在的,毫無疑問。如果你繼續摸索,你一定會發現它。山峰是存在的。如果你鼓起勇氣開始超越山谷,你注定會抵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