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舞蹈音樂劇場7月2日即將於臺灣首演的《續集(I have to stay to see how the story ends)》,以搖滾樂做基底,融入現代舞與影像,顛覆觀眾的經驗智力。它由藝術總監羅芳芸、視覺藝術家Michelle Ettlin 、瑞士搖滾樂團Marygold與旅德現代舞舞者林怡芬、郭慕儀、德國現代舞舞者Michael Hess 相互跨界創作而成。
Marygold的主唱Philipe Burrell提到,2009年9月該樂團獲得一筆創作贊助獎金,他因曾觀賞過台灣旅德編舞家羅芳芸精彩的舞作,邀其共同創作演出, 2010年5月完成《續集》於瑞士南極劇院 (Südpol Luzern)世界首演,Marygold的專輯〈I have to stay to see how the story ends〉同時發行。2010年9月才於瑞士組成分子舞蹈音樂劇場。
羅芳芸表示,她與Marygold討論音樂歷8個多月,用其一張專輯的6首搖滾樂當基底。視覺藝術家 、舞者們共同用一個半月發想,她這個編舞者再做細部修改,集體完成《續集》。
林怡芬提及,羅芳芸在編舞之初給每位表演者不同的角色發想,例如她是咖啡廳老闆娘、Michelle Ettlin是部落客、郭慕儀是資深教師、Marygold的成員Patrik Zosso是政治人物等。
羅芳芸說,該舞作是以該樂團的歌曲帶給表演者的想像空間為主軸,不在乎節拍、歌詞字義;舞台上多媒體影像焦點集中在人臉,透過肢體、表情、音樂的渲染,讓表演者傳達的情緒於觀眾心裡發酵,舞台上的表演只是媒介,目的是喚醒觀眾自身生命的經歷、感情的悸動。
分子舞蹈音樂「劇場」不是照本宣科的故事演出,那個劇是因表演者的動作、互動讓觀眾腦海散過一幕幕與之相應的劇情,換句話說,觀眾才是主角。
《續集》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例如,劇中一段郭慕儀被Michael Hess玩弄頭髮,長髮繫好被鬆開、繫好又被鬆開、從頭皮撫弄到髮稍。郭慕儀同時又被林怡芬摸手臂、腿、襲胸、摸遍全身。郭慕儀表情從無意識到愉悅到享受到抗拒,最後大喊「住手」。
郭慕儀表示,她是將自己清空純粹感受舞者間互動,做出相應的肢體反應。她解讀,該段是形容人跟人的互動,從不熟悉到彼此適應,然後接觸太頻繁到騷擾的地步。 Philipe Burrell則詮釋,一段關係裡三人間相處的尷尬,對3人來說都是折磨,沒有一個結束點,懸在那裡讓人瀕臨崩潰。
Michelle Ettlin稱,羅芳芸尊重表演者,讓不同表演者的專長都能於台上發揮,又讓不同領域跨界,她負責影像又到台前與舞者一同表演,玩得很過癮。
郭慕儀講,羅芳芸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者,該作每次搬演都是音樂和舞蹈新的相遇,因為兩者的接合點不固定,演出有很高的即興。一張搖滾樂專輯所有曲目使用在現代舞上,就她所知《續集》是德國首部。
Philipe Burrell說,「我愛台灣」,他茹素,對於臺灣有22種豆腐的製品感到嘖嘖稱奇。「臺灣很有人情味」。歐洲重視隱私權,對於臺灣的街道、房子處處可見攝影機,他感到不可思議。
搖滾樂手在台上不只自彈自唱,還要獻舞,他表示,他欣賞過多部現代舞作,對於該藝術有著一定程度的熟悉,要他選擇的話,他覺得站在固定角落專心唱歌較輕鬆。不過,加入舞蹈演出、跨界互動激盪出更自由的音樂與舞蹈氛圍,他與Patrik Zosso都感到很榮幸。
《續集》讓多種歧異解釋都成立,表演者的互動因著觀眾的個人經歷不同而有不同體會。羅芳芸容納各種可能,她表示,該作於瑞士不同城市巡迴時受到觀眾熱烈的迴響,希望臺灣觀眾也能自由思考、感受。
分子舞蹈音樂劇場《續集》,7月2日起一連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桃園廣藝廳及高雄衛武營演出六場,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我的觀賞心得 抖抖兔 Polymer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