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世人對伊拉克戰局的注意力轉到油田所在的基爾庫克和摩蘇爾時,鄰國土耳其的名字開始和北伊拉克並提。美國為何在北伊拉克跟庫德戰士一起行動,卻在國會通過的十億美元援土案中,附加土耳其軍隊不得進入北伊拉克的限制?和土耳其人有血脈關係的土庫曼人,在北伊拉克的境遇又是如何?要回答上述問題應該先回溯土耳其與伊拉克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土耳其人統治伊拉克最早見于1055年,自當時的大塞爾柱土耳其人攻入巴格達起伊拉克就有了土耳其人。1514年伊拉克併入奧斯曼帝國版圖,此后土耳其人持續統治伊拉克四百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宣告終結。今日北伊拉克屢見衝突的首粒種子就是在一次大戰後埋下的。因此,有必要回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東,尤其是伊拉克的重建過程。
今天被命名為 “伊拉克”的地區,原是奧斯曼帝國時的摩蘇爾、巴格達和巴斯拉三個省份。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為奧斯曼帝國跟德國同一陣營而成為戰敗國,亟思染指奧斯曼帝國中東屬地的英國便在中東的土地重劃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當時在中東組建了幾個緩衝小國,而這些小國中位于油田區的,尤其是擁有摩蘇爾油田的國家便處在英國操控下。
英國和法國在1916年締結的塞克斯-皮庫特(Sykes-Picot) 條約中,將伊拉克劃入英國的勢力範圍,於是英國任命大臣庫爾孫(Lord Curson)率領一個調查團,決定在此地建立的政府模式。1921年3月12日,由在埃及的英國最高執行委員會高級官員和邱吉爾的顧問、助理,舉行了持續10天的會議,對於伊拉克北部的身份進行了重要討論。會議中關於伊拉克作出兩項重要決議;
一、提議由希扎茲 艾米立 胡塞因的小兒子法薩爾登基,但是,要盡力使這項提議像是來自民間,而不是英國。
二、英國專家對於伊拉克北部的庫德人聚居區劃入伊拉克國界,還是建立一個獨立的庫德國,產生了歧見,經過冗長爭論後,決定放棄建立英國監督的獨立庫德國,將此地區劃入伊拉克版圖。
因為塞克斯-皮庫特條約中,英國保證法國在開採與經營摩蘇爾石油上的特權,法國相對於這項保證,同意讓英國占領摩蘇爾。美國雖然不反對英國和法國在中東建立勢力範圍,但是,要求不干預當地有關石油的商業活動,不阻礙美國在這方面的投資。1920年4月舉行的聖雷莫會議中,英國將摩蘇爾石油股權的25%給予法國,藉此爭取到法國支持,排斥了美國,引起美國的反彈,轉而支持安卡拉政府對北伊拉克的主權要求。英國為此,在1922年決定將摩蘇爾石油的20%給予美國,如此一來,包括摩蘇爾在內的伊拉克就完全脫離奧斯曼帝國,開始在英國操控下建立新政權。
在伊拉克出現上述發展之際,為挽救戰後分崩離析的奧斯曼帝國,由凱莫爾領導的安卡拉政府在安納托利亞展開救國運動。1920年4月23日,召開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會議中確定國家邊界,今日在北伊拉克的摩蘇爾、基爾庫克和蘇雷馬尼耶也在這時的國界內。
就在凱莫爾領導人民從事對抗協約國佔領軍的救國戰爭時,英國在1921年6月29日主導的人民公決,宣佈法薩爾為伊拉克國王,1921年8月23日正式建立伊拉克王國。當土耳其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之後,便和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在洛桑舉行和平會議,當時在劃定土耳其與伊拉克邊界時,土耳其代表團以民族、政治和地理因素主張摩蘇爾、基爾庫克和蘇雷馬尼耶應該留在土耳其國境內,但是不被英國接受。由於不能和解,國際聯盟插手土、伊邊界的劃定工作。該聯盟組織了一個調查團前往當地調查,目的在調查當地社會、文化和經濟結構,然後舉行人民公決,確定當地居民的真正意願。調查團在1925年7月16日完成工作,報告中羅列英國和土耳其的說法後,陳述當地的地理、歷史、經濟、戰略和政治,結論中明白指出摩蘇爾的主權應該屬於土耳其人。
雖然報告如此,國際聯盟在1925年12月16日仍然決定將摩蘇爾交由伊拉克託管。於是土耳其、伊拉克和英國經過會談後,在1926年6月5日,簽署了確定今日土、伊邊界的安卡拉條約。據此條約,給予放棄摩蘇爾主權的土耳其該地區石油收入的10%,期限是25年。
這裡有一點必須強調,那就是國際聯盟從來沒有在此地舉行由當地居民決定自身命運的人民公決。至於不舉行公投的理由則是,計畫舉行公投的地區民智未開,在此條件下,現代表決方式難以取得健全結果。於是,北伊拉克人民在決定自己的命運上,喪失了可利用的機會,後來也沒有人想到以真正的民主方式詢問當地人民的意願。更有甚者,此後也沒有人為伊拉克人民的發展,作足夠的努力。今天伊拉克識字率是58%,外債是2千億美元,黑市匯率是一美元兌1900伊拉克 “迪納耳”,據2000年的估計人口增長率是2.86%,平均壽命是66.5歲,一千名病人只有一張半病床,6000名醫生為2千3百萬人服務。據1999年的估計個人所得是2700美元。
回溯土耳其和北伊拉克的歷史糾結,了解帝國主義國家在一次戰後趁火打劫,掌握伊拉克及其油田利益的過程後,我們不難理解美國為何在北伊拉克和他試圖扶植的庫德勢力合作,先是縱容庫德民兵搶掠、銷毀地政戶籍事務所的土庫曼人資料,繼而惟恐土耳其政府以保護兄弟土庫曼人為藉口出兵伊北,而威逼利誘。
在伊拉克北部的緊張中飽受迫害的土庫曼人究竟和庫德人有何恩怨呢?不管是1959年庫德人在伊北,還是1991年海珊在伊南都利用各種機會來消滅、驅逐土庫曼人,這些攻擊中,不只是活人遭迫害,就是死人也不得安寧。怎麼說呢?一個民族在一個地方持續存在的最具體證據就是墓園裡的墓碑。今天土庫曼人就連先人的墓碑也遭搗毀,或者被刮掉、竄改。這些攻擊的目的只有一個:消滅在伊拉克有土庫曼人存在的歷史事實。
土庫曼人住在伊拉克的歷史長達12個世紀。今天伊拉克人口的13%是土庫曼人,屬於伊拉克受教育最多的精英階層,土庫曼人聚居區擁有最豐富的天然資源,提到伊拉克就想到石油,提到石油就想到摩蘇爾--基爾庫克,這個地區就是土庫曼人聚居區,伊拉克石油的60%產於此區。塞耳柱土耳其人在十一世紀遷居安納托利亞時,以此地區為前進基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發現此地蘊藏石油,於是在前述的洛桑會議中,被劃歸伊拉克。作為土耳其在當地歷史主權象徵的土庫曼人便成為肥沃月彎流離失所的孤兒,就如同這首土庫曼民謠『基爾庫克牢房』所哀鳴的:
我被打入基爾庫克的牢房/被驅趕到受害的牲畜群裡/槍火驅散了我和母親/我犯了什麼罪?造了什麼孽?要被如此殘害/母親們揮淚離開土庫曼人的牧草地/沒了家/也沒了窩/我控訴的吶喊撼動蒼穹/許多年後的有一天/我們一定會再露出笑容。
現在全球的目光在北伊拉克和沒有武力的土庫曼人身上,土耳其和土庫曼人期待各方在戰前和最近所作的承諾能夠履行。
「讓伊拉克自由的行動」的含義不應當是讓殺戮、搶掠獲得自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