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交流的深入,台湾卸任、退休官员来大陆开创事业“第二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管理经验,在大陆担任一些顾问性质的职务。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台当局却以此为借口不断找他们的麻烦。
在大陆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经常往来于大陆和台湾的台商笑称:如果你有机会在上海虹桥机场呆久些,就会发现在穿梭的人群中夹杂着许多操着台湾口音的生意人,甚至还会碰到一些眼熟的政治人物。如台湾前“经济部常务次长”杨世缄、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和前“行政院副院长”刘兆玄等。这些来大陆的前高官,由于各自特点不同,所以在大陆发展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比如,祖籍江苏无锡的杨世缄曾担任过台湾新竹科技园区(简称竹科园区)管理局副局长,负责“竹科园区”初期规划工作。凭借过去在科技界的关系,他出任由台湾“交通银行”、“中视”和“行政院开发基金”合组的“环讯创投”董事长。因为与无锡的渊源,杨世缄在大陆被聘为“无锡华扬科学园区”(简称华扬园区)名誉主任委员。在园区开工典礼上,他还铲下了第一铲土。杨世缄是无锡对外招商引资的利器,为了替“华扬园区”引进更多进驻厂家,他不停地在美国硅谷、大陆无锡和台湾新竹之间奔走。除“华扬园区”外,杨世缄还为江苏昆山、上海松江两地工业区招商。据称,台湾笔记本电脑大厂商“广达电子”最后选择了松江,就是杨世缄在背后推动的。
和杨世缄相比,焦仁和走的是另一条道路。提起他的名字,熟悉两岸事务的人肯定不会陌生。1995年春节前夕,他作为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专程飞抵上海,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见面。当日下午,他又花两个小时参观了建设中的浦东新区。2002年,焦仁和又来到上海,这次不是谈两岸事务,而是自行创业。如今,他已经在徐家汇附近有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为了使更多的台商了解上海,焦仁和曾在台湾师范大学举办了有关投资大陆的主题讲座,很受欢迎。同时,他还在复旦大学法律系设立了华冈法学基金,帮助大陆培养法律人才。
此外,台湾一些卸任技术官员还凭着在台湾参与规划科技园区的经验,到大陆复制台湾成功模式,开启了个人事业的新起点。据了解,北京中关村园区规划委员之一何宜慈(2003年4月去世)就是台湾“竹科园区”第一任管理局局长,同时也是“厦门火炬高科技园”顾问。
庆幸离开了台湾政治圈
如此多的卸任官员赴大陆发展,这其中有着复杂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首先,民进党上台后,许多官位被当做政治酬谢奖赏给与泛绿阵营关系密切的人,让大批有经验的技术官员失去舞台;第二,4年来岛内政局动荡,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心灰意冷,而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他们提供了机会。第三,陈水扁的“台独”行径造成两岸关系急剧恶化,许多人因台湾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选择了大陆。焦仁和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看看今天台湾政治人物的表现,如果自己还是某个部门的官员,不仅他脸上无光,连子女走出去都觉得丢脸。所以,他很庆幸离开了台湾的政治圈。焦太太也说,丈夫的这个决定让他“做梦都在笑”。
台当局百般阻挠
台卸任官员到大陆工作,在岛内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杨世缄就曾被民进党“立委”林重谟指控说,陈水扁的前“财政部长”颜庆章赴外招商,结果遇到的对手是杨世缄,他不但“为大陆招商,还当着外商的面批评台湾经济有多乱……应宣布他是叛徒,用社会力量谴责他”。近日,前“华侨银行”董事长戴立宁因出任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又遭到岛内泛绿阵营围攻。“陆委会主委”吴钊燮甚至威胁说,若戴立宁此举被认定是违法行为,将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事实上,台当局对卸任政务官赴大陆任职的相关法律规定越来越苛刻。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非经主管机关许可,不得成为大陆地区法人、团体或其机构之成员或担任其任何职务”。虽然卸任政务官赴大陆任职并未明显触犯该条例,但泛绿军一直要求以“行为规范”取代“职务规范”,即只要帮大陆做事就属违法。3月1日,“陆委会”又规定“禁止台湾居民赴大陆担任大陆地区党务、军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机关、团体职务或成为其成员”,并列出不得任职的特殊工作类别,包括大陆党政军持股50%以上的国营企业、部分限制行业董监事或高级经理人等。
台当局之所以严格限制卸任官员到大陆任职,一是怕他们运用自身专长帮助大陆发展经济,台湾的某些优势将越来越小;二是怕一些有价值的“机密”外泄,影响“台湾安全”;三是怕此风一起,会加速台湾人才外流、产业外移的速度。
对此,岛内各界一致抨击。身为法律系教授的戴立宁直指台湾当局违反现行法律,剥夺人民工作权,拒绝辞去中国证监会委员职务。舆论普遍认为,现在两岸出现“楚才晋用”的情形,该检讨的应是台湾为什么不能留住人才,如果自身不会用人,却要想方设法阻拦、惩罚人才为外人所用,这种做法只会加速人才外流,使自己更加孤立闭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