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20多年 老農淚別老牛
老農夫與老牛昨天最後一次合作犁田。(記者黃淑莉攝)
老農夫梁平不捨送走牛牛,抱著老牛痛哭失聲。(記者黃淑莉攝)
老牛知道要與主人分開,不願意上車。(記者黃淑莉攝)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台灣版「牛鈴之聲」!人、牛真情流露,令人動容。
擔心被殺 堅持不賣
雲林縣75歲老農梁平因年歲已高,兒女不忍他辛苦耕作,勸他賣掉相伴20多年的老水牛「牛牛」,梁平擔心老牛被殺、堅持不賣,女兒找到「老牛的家」作為牠的最後歸宿。台南縣府人員昨天前來接「牛牛」,老農不捨、淚流滿面,有靈性的「牛牛」知道要與主人分開,遲遲不肯上車,數次以無辜的眼神望著老農,似乎向主人懇求不想離開的心情。
韓國電影「牛鈴之聲」,描述南韓鄉村一對老農夫婦與他們的一頭老母牛的故事,電影上映後引起熱烈討論。斗六市老農梁平與他的老母牛「牛牛」,相伴20多年的故事,則是台灣版的「牛鈴之聲」。
即使耕田等農事已被先進的農機取代,梁平仍堅持依賴「牛牛」,一頭老母牛、一個老農夫,一前一後在田間工作,回家休息時,「牛牛」習慣走到屋後,等待老農拿起水管、朝牠身上噴水,如此日復一日20多年,老農夫婦早把「牛牛」當成家裡的一份子。
但梁平年歲已高,加上脊椎嚴重側彎,子女勸他賣掉「牛牛」,梁平擔心賣了後,「牛牛」會被殺掉、製成牛肉乾而不肯賣,女兒從網路上找到台南縣政府「老牛的家」,梁平參觀後,同意把「牛牛」送到「老牛的家」頤養天年。
割牧草 當牛牛嫁妝
昨天上午,台南縣府人員前往接「牛牛」,梁平像父親要嫁女兒一樣,一整夜睡不著覺,半夜起來跑到牛棚,看著熟睡中的「牛牛」,不捨地撫摸著牠的頭、角及身體,嘴裡念著「牛牛,今晚是妳最後一晚在這裡睡囉!」清晨5時不到,還割了好幾把牧草,當作是「牛牛」的嫁妝。
昨天老農、老牛最後一次合作耕田,「牛牛」彷彿感受到離別的氣氛,特別賣力,像是跟主人說「我不老、我還是很會做事!」梁平不捨地一直撫摸著「牛牛」,一再叮嚀「牛牛,到新厝要聽話,才會得人疼」、「多謝,妳20多年的辛苦」,講著講著抱著「牛牛」的頭痛哭失聲,「牛牛」也將頭依偎在老主人身旁,不捨地撒嬌著。
叮嚀聽話 痛哭失聲
前來接「牛牛」的車子到了,「牛牛」知道要與主人分開,堅持不肯上車,頭部仍然緊靠著主人,無辜的眼神好幾次望著主人,梁平不斷安撫「妳不甘哦,我會去新厝看妳!」「牛牛」還是不肯上車。
梁平知道「牛牛」不願離開,又對牠說「妳不想走哦,放心,我一定會去看妳!」最後還以帆布將車斗蓋住,半推半騙、才讓「牛牛」上車,梁平不捨地一再交代台南縣府人員,到新厝要先幫「牛牛」灑水,不要忘了為「牛牛」準備一桶水,讓牠口渴時可以喝,水沒了要記得加水喔!
【顏幸如╱雲林報導】朝夕相處二十三年的「女兒」昨天出嫁,七十三歲的梁平哭得老淚縱橫。他的「女兒」是一頭母水牛,即將除役到台南「老牛的家」安養天年,梁平昨一早還含淚拉老牛犁最後一次田後,才送牠上禮車。梁平感恩的說:「我這一生,都是牛幫忙犁田,全家才有得吃。」
依依不捨
人牛臨別時淚眼婆娑,宛如獲釜山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大獎電影《牛鈴之聲》的劇情翻版,在日漸冷漠的人世,讓人看見真摯樸實的溫暖。
雖然兩個月前就答應這門「親事」,但梁平前天接到「老牛的家」的電話,仍半夜睡不著覺,跑到牛棚撫著女兒「牛牛」,像父親般叮嚀:「我不是不要妳,是我老了,沒辦法照顧妳,到人家那邊後不要鬧脾氣,我有空就會去看妳……。」
「感情好到像細姨」
電影《牛鈴之聲》也在描述人牛間深厚的感情。網路照片
梁平說:「一生不知養過多少隻牛,只有『牛牛』跟我最久、感情也最深。」五十歲那年,出生不到幾個月的「牛牛」來到梁平的家,小牛不懂耕田,梁平還扮牛示範拉犁,感情好的不得了。連梁的老婆都笑:「他對牛牛好的像細姨一樣!」
二十三年的歲月過去,梁平的背已駝、步履蹣跚,牛牛仍精壯如昔,甚至吸引牛販上門詢價,但梁平總氣呼呼的說:「我們家的牛不賣!」把牛販趕走,每天依舊帶著牛牛耕耘家中的八分農地。但看在子女眼裡滿是不捨,後來梁平女兒得知台南縣設立「老牛的家」,家人苦勸梁平讓牛牛到那裡去養老,梁平還特別去勘查過環境後才同意。
梁平昨早牽牛牛犁田時,對牛牛說:「這是最後一次拖犁哦!以後妳就好命了。」來回七十公尺的距離,梁平百感交集直說:「真捨不得!」隨後才幫牛牛沖澡等候迎娶。台南縣政府畜牧科長蘇園昨帶「聘禮」芒果禮盒、大紅綵帶來迎娶,梁平也準備六大綑鮮草、牛繩當嫁妝。
發牛脾氣拒上禮車
臨上車時,牛牛突發起牛脾氣,頭扭來扭去,好像要主人帶牠回家,直到梁平輕拍牛背說:「我知道妳不願走,但我真的沒辦法再照顧妳,以後一定會去探望妳。」牛牛才停止掙扎,乖乖上車。
蘇園說,「老牛的家」有二公一母,加上牛牛剛好湊成兩對,相信牛牛有同類相伴,一定能很快適應,安養天年。
報你知
老牛的家
台南縣政府畜牧科長蘇園說,「老牛的家」位在南縣柳營鄉德元埤園區內,佔地約2公頃,設牛舍1棟、管理室1間、病牛隔離舍1棟,有專門管理員照顧,讓老牛可安養天年,目前共兩公、兩母4隻牛。另還設解說室,展示耕牛文化,包含台灣牛影像歷史與農村生活、牛車演進等,並提供解說服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