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14 21:19:42| 人氣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擺脫你的情緒困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摘自宇宙光全人關懷網)
劉家煜 陽明大學榮譽教授

在一個炎熱而燦爛的夏日午後,有人有人怯生生地敲兩下我辦公室的門,
一位面貌清秀的女孩出現在我面前前,她就是約好來見我的H小姐。
前幾天她寫信給我,簡單地告訴我一些她的痛苦史,
並要求和我作第一次面談。

我邀她進來並且隨手把辦公室的門帶上,
希望在寧靜的氣氛中讓她一吐多年的積鬱。

「劉教授,為什麼我會遭遇到這麼多打擊?
我這個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一開口她就滿含怨憤地這樣問我,
沒有說幾句話就哭了起來,在整整三個小時的談話中,
她的眼淚沒有停過,我也不忍心中止這樣的談話,
索性讓她用眼淚痛痛快快地清除一下她內心壓抑已久的苦楚。

這是一位情緒受創很重的不幸者,在我和她連續幾次的談話之後,
對於她的身世和遭遇,不禁為之一掬同情之淚。

她從小被剝奪了親情和母愛,好像一棵幼苗被插在磞硬的泥土中,
得不到雨露的滋潤;
不僅如此,因為她長得「醜」和「笨」,
在十多個兄弟姊妹中她是最不受喜愛的,
常常是兄弟姊妹們出氣的對象,弟妹嘲笑的目標。

她自己說:她之所以能存活下來,實在出於上天好生之德。
H小姐一再說她內心沒有安平感:
別人聲音一大點,或臉上些許的不快(縱然和她亳無係),
都會造成她內心的驚悖。
她自比是沉在水中之沉水者,渴望有人伸出援救的手出來,
那是一根稻草也聊勝於無。

天啊!我誠懇地請求世上為人父母的,不要爭吵了,
看看自己「情緒饑渴」得快要枯死的兒女吧!

我提到「情緒饑渴」這個形容詞,讀者也許覺得很陌生,
其實情緒饑渴和生理饑渴一樣的普遍。

這現象有兩種最常見補償方式:
男孩子以結交幫派弟兄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或者用破壞行為以發洩內心的不平;

女孩子則輕易地委身於「多情」的男孩子,
期望從他那裏嘗到夢寐以求的被保護感,和受到重視的感覺,
而這種不正常的關係,往往帶給她更深一層的苦惱,
因為這樣正好落入善於甜言蜜語騙取女人貞操的色狼之手。
為了「飲酖上渴」在廿不到的妙齡之年,
H小姐已兩度讓那些虛情假意的男人佔有了她的身子,
說到這裡她又哭了,真是傷心人別有懷抱」。

另外,一個人處於長期的挫折之下,所引起的顯著的情緒反應,
就是緊張、焦慮和缺乏學習效果,導致行為僵化。

心理學家用老鼠做實驗,將牠們放在衝突的情境之下列
(如電擊和食物兩種正負同源的刺激),老鼠往往表現出行為解體:
牠不知該如何選擇,弄得全身發抖、小便頻頻。
人類在嚴重或長期的挫折之下,也會變的呆頭呆腦,
明知是牛角尖,還要往裏鑽。

H小姐在和我協談的一段時間裏,再表現出行為僵化現象,
不斷地重複以往的錯誤,
譬如她明知萍水相逢就和異性打的火熱是危險的,但她照做不誤,
似乎過去的痛苦經驗對她並不發生作用。
照說,人應該比老鼠聰明一點才對。

情緒的長期失調會造成身體上的病痛,是人盡皆知的事,
在我國沒有這方面的統計資料,但美國全國心理健康協會估計,
每兩個看醫生的病人中,便有一個和心理與情緒失調有關。

這一重大發現,使向來重視的生理原因的傳統醫學,
轉為對病人的整體瞭解,也就是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因素綜合起來,
來評估一個病人的情況。

有一位心身病專家說得好:
「知道害病的是那一種人,比知道害的是那一種病更為重要。」
依據最新臨床研究所知,心身性疾病可以侵犯到任何器官,
包括:皮膚骨骼、呼吸、循環、血液和淋巴、腸胃、
生殖和泌尿科、內分泌、神經、感官等十大系統。

H小姐就因長期的心理挫折所引起的痛苦、懊喪、忿恨等情緒,
不斷地腐蝕她的身體器官,使她百病叢生,
她失眠、經常頭痛頭暈、記憶衰退、有胃潰瘍、
皮膚出疹子以及其他奇奇怪怪的癥狀。

她所遭受的身心兩方面的痛苦,絕不是一個正常人所能體會得到的。
難怪她對生活已感到厭倦,曾經二次企圖結束自己的生命,
幸虧好心的房東太太及時救了她。

以上袛列舉了H小姐情緒癥結的一部份,
在整個協談過程中,她所提到的困擾問題還有很多。

譬如:她對別人說話敏感、神經質的恐懼-害怕人個人獨處;
經常感到沉悶不快;她說自己的智能退化;
認為自己長的不好看,不善於說話,人際關係也槁不好;
她的情緒不穩定,時常想哭,自殺的念頭不斷萌生;
遇事躊躇不決,決定了又後悔;
情緒惡劣的時候整天頭昏腦脹,連一點小事都不能集中思考,
她說:恨不得把這個腦袋切掉;
最使她傷心難過的莫過於同事在背後給她起了個「神經病」的外號。

她問我說:「劉教授,我是神經病人嗎?像我這樣下去真的會發瘋嗎?」
其實她與現實生活一點都沒有脫節,
正因為她不是瘋子,所以她會感到痛苦。
痛苦無盡的痛苦,如果有一天她忽然麻木了,
或者逃避到幻想世界裏,那時倒真的嚴重了。

面對這樣一位心理和情緒上受盡折磨的人,
所提出的「什麼時候我才`可以恢復正常人的生活?」實在難作肯定的答覆。
在人生的旅遊中,她所遭遇的似乎是經年累月的滿天陰霾、烏雲密佈的日子,
她迫切的希望有人(她曾試過許多醫生、專家、學者)
能幫助她早日撥開她心中的雲霧,重見天日。
她說:我今生世只有一個願望,就是活得愉快,死得尊嚴。

情緒本質可分三方面來說明:
第一,情緒是一種生理上的激動狀態,
因為人類最原始的情緒行為,就是怒而攻擊,因怕而逃避。
為了適應這種情勢,人體內的自主神經系統就下令緊急動員,
命令腎上腺分秘一些激素,以促血液中的糖份增加,
以增強體能和肌肉的力量,血壓增高以加速血液循環,
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以增加氧氣的供應,
同時減少消化系統和內臟的血液,增加到四肢和軀體。

此外,一個人在情緒激動時,可以察覺到另一些生理現象,
如呼吸急促、口乾、出汗、瞳孔放大、胃腸停止蠕動、
肌肉緊張、感覺敏銳、大小便頻繁等。

總之,情緒激動所引起的「自主(不受意志控制)的改變」,
從上到下,由眼睛、唾腺、汗腺、血管、心臟、肝、胃、
腎上腺、腎臟、小腸、大腸、直腸、到膀胱為止,
幾乎人體的重要部份全處於動員狀態之下,以準備迎接戰爭或逃避。

因此這些內部的緊張和激動狀態,久久不能消退,
乃轉而腐蝕自身的器官中較弱的部份最先遭殃。
這就是為什麼心身性病症,因不同的人而發生不同的症狀。

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他不害怕、不發愁,
而是他的情緒引起後,很快就能恢復平靜,而情緒不健康的人,則恰好相反。

台長: 靜子
人氣(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