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麵包店的老闆氣沖沖到法院,
控告長年供應他鮮奶油的農場主人詐欺。
法官開庭審理這個案件,針對麵包店老闆提出的控訴,
指稱農場主人在供應鮮奶油時,
苛扣鮮奶油的斤兩這件事,詢問農場主人是否有什麼答辯。
農場主人莫名其妙地被法院傳訊,直到此時才搞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他不服地對法官說,每次所運用的鮮奶油,重量都事先自行秤過,
絕不會有斤兩短少的事情發生,他認為這應該是一場誤會。
麵包店的老闆聽到這樣的辯詞,馬上提出有力的證據,
將農場主人前一天剛送到、猶未開封的鮮奶油,呈上堂前交給法官。
法官見到這罐鮮奶油的包裝上寫著重量是一公斤,
但實際秤出來,卻只有八百多公克的重量。
法官當下便生氣地質問農場主人,重量明明短缺了這麼多,
竟然還敢睜眼說瞎話地狡辯。
農場主人無辜地向法官表白,他在鄉下地方,農場中沒有磅秤,
一向都是用傳統的天平來秤重量。
而他每次運送鮮奶油給麵包店的老闆時,
總會順便買一公斤重的麵包回農場,做為一家大小的餐點
為了省事,農場主人總是在天平的一端放上買回來的一公斤麵包,
另一邊則是擺上相等重量的鮮奶油,準備下次給麵包店老闆送貨。
法官聽完農場主人的陳述,攤開雙手,望著滿臉漲得通紅的麵包店老闆,
真不知道這個案子該怎麼樣來下判決——
有個俗諺是這樣說的:
我們總是喜歡用放大鏡,來審視別人不盡完善之處;
但對於自己的缺點,卻喜歡使用望遠鏡,彷彿它根本不在我們身邊一般。
遇上逆境,面臨挫折時,許多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事情,
就是先檢討別人,責怪所有能夠想到的關聯人物,
努力地想要將錯誤硬栽在他們的頭上;
愚蠢地以為這樣的本能做法,便會讓自己心中感覺舒服一點。
但這些人所不知道的是,到了午夜夢迴、靜自獨處時,
內在的良知便會自動地提醒,自己究竟錯在哪裡。
而若是又為了無謂的面子問題,堅持不願、或不敢認錯,
從此,最令人厭煩的挫折感,便如影隨形地緊跟著心靈不放,
怎麼樣也甩不開它的糾纏。
所以,從這一刻開始,讓我們停止隨興檢討他人的習性,
培養適切的自我反省能力。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