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向.
明明身體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裡,
睡一覺起來整顆心卻突然灰暗鬱結,不想工作。
一項研究發現,台灣有30%的上班族有疲勞的問題,
「對工作的未來不確定或無力感」,
是台北市上班族普遍的心聲之一。
究竟是工作過度付出,與實質上的報酬不符?
還是工作不順,經常做錯,被老闆刮鬍子?
如果工作倦怠感愈來愈頻繁,應如何克服?
黃經理是人人稱羨的高薪族,最近常嚷著要休長假,
甚至考慮放棄優渥的工作,因為她突然覺得生活沒什麼重心,
沒有意義感,她想去慈濟當義工,尋找人生的價值。
李先生已打定主意留職停薪一陣子,他最近工作不帶勁,
愈來愈沒耐性開會,連敲打電腦鍵盤都不如往常清脆響亮,
他力圖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卻始終未能如意,只好選擇暫時出走。
剛休完假歸來的王小姐坦承,充飽電蓄勢待發的工作熱情只維持一兩天,
沒多久又陷入休假前的倦怠,現在,她又想休假了。
這是怎麼回事?
明明身體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裡,
睡一覺起來整顆心卻突然灰暗鬱結,
不想工作,想去圓一場年少未完的夢。
如果工作倦怠感愈來愈頻繁,應如何克服?
怎樣才能樂在工作?
■倦怠的根源
我怎麼老是工作倦怠?
政大心理系教授許文耀從兩個層面揭露問題根源,
一個層面是企業經營者或主管,夠不夠體貼關心員工的實際需求。
如果員工下班後須攬一堆工作回家,
或為了平衡生計經常主動加班或四處兼差,這
將不斷耗損員工能量,耗久後,影響到白天的工作績效與工作滿意度。
有時候,部門主管忽略了工作複雜度帶給員工的困擾,
總認為當年我可以這樣熬過,你為什麼不能。
許文耀從心理學角度強調,你當年可以,不見得我也可以做到,
個別差異應該受到重視,不能拿同樣一把尺,丈量每個不同的個體。
另一個層面須回歸到個人根源,
心理學家發現現代人的堅毅性格,
舉凡與忍耐、承諾、超越、突破、毅力等有關的特質,
愈來愈脆弱,也愈來愈會去計算。
剛步入職場或新進員工,很容易因不熟悉遊戲規則而生怯,
彷彿在迷霧中,沒有方向感,或難以忍受公司的要求、主管的責罵,
慨嘆不知意義何在,甚至憤而離去。
至於有多年資歷的上班族,對於那些熟悉到像例行公事般,
一再重複的作業流程,已無法從中獲得自我價值。
中華汽車經理張世和比喻,像是蓋教堂的一群人,每天不斷堆磚頭,
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他們少了一張設計圖,
不知道要怎麼蓋,蓋到何時完工,
原本的熱情就在搬磚過程一點一滴流失,最後像行屍走肉。
■你需要一張設計圖
上班族工作倦怠的重要癥結:「缺乏人生方向與大目標」。
如果清楚自己的人生往哪裡去,知道要將自己打造成什麼,
即使一路走來顛簸失意,也不會因一時失落,覺得疲累不堪、抱怨連連。
一項研究發現,台灣有30%的上班族有疲勞的問題。
台北市上班族協會連續三年調查進一步發現,
除了工作帶來的忙碌與緊張之外,
「對工作的未來不確定或無力感」,是台北市上班族普遍的心聲之一。
工作倦怠除了與性格傾向有關,也和專業能力是否受肯定有關。
但,出走需代價,並非每個人都有本錢出走,終究要回到工作。
學習如何克服工作倦怠,或者如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的,
「做自己工作上的主人」,是上班族難以迴避的課題。
■擁抱工作並不難
要成為工作上的主人,從了解自己開始。
生涯顧問專家建議,當你開始對工作產生倦怠時,
就是該重新思索自己的時候了。
花點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要什麼?
擅長哪個領域?
性格傾向於從事哪類型工作?
這份工作可以發揮所長嗎?
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被擺錯了位置?
多取用身邊資源。
幹部可以多找部屬聊,同事之間也可互相討論,
激盪出一個可執行的企劃案,執行時大家都有參與感。
執行方案因為已納入所有工作者的 vision(未來願景),
個人會有「值得存在」的價值感,減少不必要的失落。
■創造自己的工作價值
上班族要將自己定位為「價值提供者」,增加自己在職場中的價值。
然後多去找尋工作中的小事,來感動自己。
只要願意行動,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並不難。
40年前的王貞治,不過是宇野球團一名新人,
某年年底,球團代表對他說,
如果以數字、三振數、打點以及對團體的貢獻度,你應該要減薪。
王貞治心想,恐怕要勒緊褲帶過活了。
球團代表接著說,我們決定加你薪水一萬元,
「因為你非常珍惜我們的球」,王貞治嚇了一大跳。
那時,王貞治負責管球。他經常把破掉的球撿回宿舍,
吃完晚飯後,開始縫球到半夜。
縫一個球要花30分鐘,他每天晚上大約可縫兩至三個球。
他原本只想把份內事做得更盡善盡美,卻贏來更多的肯定。
「當被認為具有價值時,工作自然會快樂,」
史丹佛大學教授伍佛德強調。
即便擔任不耀眼的基層工作,也要努力增加自己的工作價值。
將想法扭個彎,熱情會像泉水般,源源不絕。
否則,偶爾的小感動像火花般,「咻」一下就沒了。
樂在工作並不難,重要的是,跟自己比就好。
長期處在平衡中,就能積極正向思考。
許多專家呼籲,積極思考可以調適工作壓力,清除不必要的情緒,
上班族多親近正向思考的人,能減少倦怠感。
如果將事情弄得很糟時,只允許情緒低落一下子。
很快會換個想法,
「太棒了,我又學到一招,下次又有機會嘗試其他處理方法,」
不因此認為自己很差勁。
多練習從積極面看事情,
「想法會帶動行動,牽引感受和情緒,」
鄭石岩教授在《換個想法更好》書中大聲疾呼。
吳政宏建議,被老闆責罵不要耿耿於懷,要趁機偷學,
想辦法跑在老闆前面,再找個機會反面領導老闆,扳回一局。
克服工作倦怠的方法中,「自我學習」永遠不可少。
■學習工作,也要學習休息
「在職場上學習讓自己喘口氣,是一門學問,」
中視董事長鄭淑敏每年固定休假。她一年至少休一次長達兩星期的假,半年內會有幾次短短兩天的假,不一定出國,有時只是到山裡或海邊走走。
如果感覺莫名的倦怠迫在眉睫,休假又遙遙無期,試著忙裏偷閒吧。
偶爾請個半天假,溜去街上晃晃、逛書局、或找個清幽的咖啡店想事情。
在忙碌中留點空間給自己,因為塞得太滿容易窒息。
「簡單,就會快樂」,許多生活哲學家都同意。
最好的東西都是最簡單的。
例如微笑,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運動,是身體最好的藥。
克服工作倦也可以很簡單,將想法轉個彎,然後行動。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他77歲的喜壽會場上,
公開吐露他永保青春的兩大秘訣:
一個是,以單純的想法和純樸的心看事情;
另一個秘訣是,喜歡工作。
願您有一個美麗的好心情喔~~ ^_^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