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這個東西既抽象又難以捉摸,當我思索著何謂情的時候,其實我已經跟情發生了關係。然而,情比血還濃,比空氣還多的包圍著我們;它是生物圈裡永遠刪不掉的感覺。當然它也有屬於它的子子孫孫(不同感情),而我們得到的情的種類多少不一,所以我們才有自我。
自我的情素裡包括了愛與恨,甚至是恐懼。愛佔情的大部份的人,表現出來的多是善,但不表示沒有恨,沒有恐懼;恨佔情的大部份的人,表現出來的卻是讓人心悸的、憐憫的,他無法控制這一切,掩飾與發洩也是一種痛的情;而恐懼卻是平等的活在每個人的心裡。愛、恨和恐懼是情的本源,依照我們用它們的多少而製迥出怎樣的生活和情緒,就好比我們對萬物所投、收的愛的多少,我們就得承受多少。
在中國之人文精神之中,有這麼的一句話"愛家人,愛國人,愛天下一切人",這是"仁"的釋義。如果這一句在"一切"後就加上句號,可想而知是多麼完美啊!可是現實與想像本來相異,就如現今我們所生活的地方,各種污染嚴重,綠林演變成石林,天然資源不斷地被開挖,可見人類"贊天地之化肓之心"已變成"取天地禎源以滿足吾心",人對草木山川之情在哪裡呢?
我曾說我們用愛的多少就會製造出怎樣的生活。現今的社會,人類只顧經濟的飛騰,而忽略我們與萬物間的唇齒關係,而彼此間的情也被擱在一旁。草木山川也有情,有時候它們很被動,有時卻很主動。
草木山川彷彿就是我們的所有:草、櫥有時會牢牢地抓緊泥土,保護我們的生命、住處和財產,有時會形成我們的材料,供我們建築、燒飯等;而美麗山川會振興了當地的旅遊業,而山川則是孕育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之一,如黃河。它們的存在對於人類來說就是一種母愛。但是兒子冷酷無情,不顧一切地殘害著媽媽,那麼大自然的愛也會跟著心一起碎掉、消失掉。人與大自然之間沒有愛,只有恨,表不著滅亡的來臨。一場場大自然的災難讓人類應對著,但是一秒鐘的災難,我們能應多少?南亞的海嘯與大地震就是大自然的警號,我們何時才能醒覺,然後收補這一份"恨透了"的情呢?
情這個字很微妙,但是它的力量卻是不可以小覷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