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腦腫瘤)包括各種顱內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惡性腦腫瘤又稱「腦癌」。因為顱腔之輪廓全是骨骼,所以如果腦生瘤腫,則會使顱腔內之壓力增加,因而產生頭痛,嘔吐,視線不清,抽筋,昏迷等。此外,腦瘤生長位置亦會做成特別病徵。因為腦瘤漸漸增大必會壓住該處之神經,影響其功能,此影響會因為腦瘤之位置不同而有變。當然在惡性腦腫瘤晚期,腫瘤細胞還會轉移至身體其他臟器。
腦腫瘤被定義為任何顱內腫瘤,發生的位置包括了腦本身各種細胞(神輕元、膠質細胞、淋巴組織以及血管)、腦神經(許旺氏細胞)、腦膜、頭骨、腦下垂體以及由其它器官轉移的轉移性腦瘤。 腦瘤的分類 基本上是兩大類,分別為膠質瘤及非膠質瘤。
1. 膠質瘤
最常見的腦瘤是膠質瘤(glioma),其源自膠細胞,而膠細胞是腦組織中的支持性組織。其分類為:
- 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是最常見的膠質瘤,占膠質瘤的70~80%,可生長在腦或脊髓內的任何地方。成人的星狀細胞瘤大多長在大腦,而兒童的星狀細胞瘤則常長在小腦及腦幹。就腫瘤的惡性度而言,可分為四級如下: 第一級-毛狀星細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第二級-星細胞瘤(Astrocytoma)屬低惡性腫瘤,第三級-分化不良星細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 AA)第四級-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 GBM)屬惡性腫瘤。
- 寡樹突膠質瘤(Oligodendroglioma)
- 室管膜瘤(Ependymoma)
2. 非膠質瘤
其它的非膠質腦瘤,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 胚芽腫瘤(Embryonal Tumor):屬惡性腫瘤,依部位及分化程度可分為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室管膜母細胞瘤 (Ependymoblastoma)、原始性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以及非典型性畸胎樣橫紋肌肉瘤(Atypical Rhabdoid/ Terotoid Tumor; AT/RT)
- 腦膜瘤(Meningioma)
- 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 神經鞘瘤(Schwannoma)
- 神經節膠質細胞瘤(Ganglioglioma)
- 腦下垂體腫瘤(Pituitary Adenoma)
- 脈絡叢腫瘤(Choroid Plexus Tumor)
腦瘤的癥狀 腦腫瘤的癥狀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腫瘤的大小(體積),腫瘤的位置。而癥狀出現的時間點和病程通常和腫瘤的性質有關(良性-慢速增長/晚期癥狀出現,或惡性-快速增長/早期癥狀出現)。
大型腦腫瘤或腫瘤腫脹伴隨的腦水腫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在臨床上會造成頭痛、嘔吐、意識狀態改變(嗜睡、昏迷)亦或是瞳孔病變。此外,即便是小型腫瘤,也都可能阻礙腦脊液(CSF)的通過而導致早期顱內壓的增加。在幼兒,顱內壓的增加也可能導致頭骨直徑增加和囟門鼓脹。
根據腦腫瘤的位置,無論是經由壓迫或滲透轉移,都有可能會直接損害腫瘤生長部位以及附近的腦結構,導致局部神經癥狀的發生,例如認知和行為能力的下降、個性變化、偏癱、感覺遲鈍、失語症、視野變小以及顏部癱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