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佩玲】
2004年2月台灣出現第一家媒體保險的東森保險代理人公司,首檔保險商品在電視銷售,締造1小時湧進1400多通詢問電話的佳績,平均每分鐘有24位觀眾感到興趣,也正式啟動媒體保險的購買狂潮。
|
你不可不知的電視賣保險二三事! | |
看準趨勢,2005年底,富邦與中信金控也陸續投入媒體保險市場,宣告台灣媒體保險時代正式來臨!
電視消費人口超過300萬
這幾年電視購物蓬勃發展,透過電視購物消費的人口突破300萬,光是東森保代藉由購物頻道銷售保險,去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就超過10億元。
相信每一位電視購物觀眾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看著電視購物頻道主持人語氣高亢的推銷,及電視購物節目中電話總是滿線的心理戰術,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銷售技巧,很容易因此而衝動購買。
新光人壽業務開發部協理黃俊文認為,消費者會想透過電視購物頻道買保險,除了是自身有保險需求之外,有部分的人是想避開人情壓力,或基於個人隱私因素,甚至認為如此可減少後續的行銷「干擾」,因此選擇經由電視購物頻道來購買保險。
很多民眾會認為跟電視購物頻道買保險保費似乎比較便宜,但其實適合客戶本身需求的才是好保單;有保障的保單固然重要,但是保險保費有精算體制,在同質性商品上,有些保險公司規模較小,相對保費也會較便宜。
據保險業者私下表示,電視台賣保險佣金幅度依商品不同,從10%至20%不等,對業務部隊人數少的保險公司來說,嘗試另一個行銷管道,等於多一個賺錢的機會。
不過黃俊文認為保費並非絕對的考量,還要看公司經營結構的穩定性,以及提供給客戶的後續服務。因為,對向電視購物頻道買保險的客戶而言,擁有方便即時的服務管道是非常重要的。
電視購物買保險4大盲點
為了銷售業績,電視購物專家得盡可能在1個小時內把商品解說清楚,不足的地方還會要求具備保險專業證照的電話行銷人員對客戶詳細說明。但保險本身最大的爭議,在於客戶對商品內容一知半解。
電視購物頻道只是推銷商品吸引客戶打電話進來,之後由幕後的專業人員進行詳細解說,民眾跟購物台購買保險,購物專家只針對前段作業賺取佣金,對於後續的售後服務包括理賠、契約變更等問題就不歸他們所管,保戶日後遇到要理賠時,只能自行打電話到客服中心申請。
因此,對於電視購物頻道介紹的保險商品,衝動下單前要注意4大盲點(如下)。
在市場開放電視媒體競爭之下,或許不論在價位或品質上,消費者可能都是最大的受益者,透過電視媒體銷售保險的管道帶給消費者很多的便利性;不過,也有可能在所謂的「媒體效應」渲染下,成為盲目的消費者。
當你無聊在家看購物頻道打發時間之餘,或許會突然點燃心裡的購買慾,此時最好靜心下來想想,這張保單適合你嗎?保障內容了解了嗎?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不只買到合適的保險,也享受到電視購物的樂趣。
是否清楚自己的需求及保障內容:
最好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再打電話給客服人員,進一步了解商品內容與繳費方式。而消費者也可以先打聽保險公司的客服品質,確保自己的權益,最後則是要了解保單的保障內容及繳費方式,以及後續理賠或相關服務的管道。畢竟保險攸關個人下半輩子的保障,衝動之餘還是需慎思。
保險商品大多是簡易型:
因為大多數民眾缺乏人身財產及理財規劃相關資訊,而透過面對面找到一個負責任的保險業務員,可以得到完整的財務規劃,如果業務人員能幫民眾做好針對個人收入、家庭概況及需求的完整規劃,還是跟業務人員買比較保險。
購物頻道賣的大多是簡易型保險商品,適合了解本身需求的人,而對多數人來說,電視購物可能出現保障不足的盲點。
善用「10天鑑賞期」:
醫療險有30天的等待期,防癌險是90天(有些公司等待期不一樣),而保單都有10天的猶豫期,過了猶豫期後就不能反悔。
另外,保單到期會發出通知函詢問保戶是否要繼續投保,繳款方式是否照原先約定繳費方式,例如續保問題,是保險公司會直接寄來繳費單通知繳費,或是否要增額或變更契約,這些問題在投保時都要仔細了解清楚。
關鍵是理賠時的售後服務:
如果民眾不在乎將來成為孤兒保單,或由誰來負責售後理賠服務,就比較適合透過電視管道來投保。透過業務員買保險時,所有需求可以直接找業務員處理,而電視購物的後續服務則由客服人員負責,包括變更保險契約內容、解約、理賠等服務,保單上列有客服中心的電話號碼,會有專人負責相關事宜,投保前將該寫的書面資料填好寄回公司就可以進行服務。
黃俊文建議,透過電視購物頻道購買保險時,一定要先弄清楚在發生問題時,到底要找保險公司還是銷售頻道,並且要記得索取完整的文宣資料、認清推出保單的保險公司、繳費方式,以及後續服務、理賠如何處理等,才能不出門就能買到合適自己的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