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如何修持契入四禪八定】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正受」就是正在進入那一種覺受、世界,「初禪正受」就是進入初禪的禪定裡面。當你進入「初禪正受,言語寂滅」,為什麼說是「言語寂滅」呢?因為外面欲界的種種想像、胡思亂想,那些都要放下啦!如果種種的妄念、妄想沒有放下,沒辦法進入「尋、伺、 喜、樂、一心」,叫做「言語寂滅」。如果還在跟人家攀緣、聒噪,言語不寂滅,沒辦法進入,放下那些,才能進入初禪。
初禪五支就是「尋、伺,喜、樂、一心」。此五禪支是由粗到細到微細。當覺得「尋、伺」是粗、是干擾,因為這時候你的心穩定下來,覺得用力比較累,於是你會自然要放下,自動離開「尋、伺」而入二禪。所以,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最初當然需要經過一些練習,然後再慢慢掌握、體會到竅妙,然後自然離開「尋、伺」而進入二禪,捨離「喜禪支」就是進入三禪,捨離「樂禪支」、「內淨一心」,就是入四禪。在「尋、伺、喜、樂、一心」,是偏於專注、修止的初禪;「覺、觀、喜、樂、一心」,是「止觀雙運」的初禪,而對開悟、開智慧、斷結、證果最有益助的,是「覺、觀、喜、樂、一心」,能「止觀雙運」的初禪。希望大家在這一次禪修,至少要有「未到地定」,然後具有初禪的工夫,「止觀雙運」要能夠見法、開智慧,都是不待時節因緣,真正心領神會去體悟、體證到!實相就是如此。
「二禪正受,覺觀寂滅」,「覺觀寂滅」就是「尋、伺寂滅」、「尋、伺放下」,捨離尋、伺禪支,然後進入二禪。進入三禪是「喜心寂滅」,放下「喜禪支」。「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剩下「樂」與「一心」。「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出入息寂滅」就是「樂」捨下,剩下「一心」,這時候你的心是維持在一個相當穩定、平和的境界,因為你的身心很穩定、很柔軟,呼吸很自然的微細,從初禪、二禪下來,它會慢慢的微細,到後面四禪,是「出入息寂滅」,然而有的人又誤認為進入四禪就是沒有呼吸,有的人就一直在修練,練得能夠斷氣斷多久、維持沒有呼吸多久,就是進入四禪多久……,不是這樣啦!只要你的生命存在,就不可能沒有呼吸,只是進入相當的微細、相當的緩慢,有時候進入胎息,有時候可以進入全身的呼吸,並不一定透過鼻孔方面,因為鼻孔方面是進入到相當微細、相當微細。所以,四禪所講的「出入息寂滅」,並不是完全沒有呼吸,有可能是呼吸的頻率很慢,在換氣的時候,你會停一下,但不是完全沒有呼吸,而是有吸有呼、也有止息的時候,但是頻率很慢很慢、似有若無,叫做四禪的「出入息寂滅」。「五定」的時候,才離開出入息,這裡算是「色界」,來到很微細的情況,進入四禪還是屬於「色界」。
「空無邊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色想寂滅」就是進入「五定」的「空無邊處定」,是屬於「無色界」,你要超越前面的「色界」,把「色界」的所依放下,才能夠進入到「空無邊處定」。所謂「色想寂滅」,就是「色界」的所依,你要放下,才能夠進入到「無色界」,再來後面的就以此類推了。放下前面的「空無邊處定」,才能夠進入到「識無邊處定」;放下「識無邊處定」,才能夠進入「無所有」;放下「無所有」,才能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然後再超越這個,就再進入「深定」,進入「滅盡定」。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後面的「漸次諸行止息」都是一樣,「我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重點是這一句話,為什麼說「一切諸受、一切諸行」,然後「一切諸受悉皆是苦」呢?還沒有脫離三界、自我的抓取?還有沒有更具體一點?有生滅?不錯!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還有一個重要的心態,他已脫離「欲界」,進入「色界」、「無色界」,但是佛陀為什麼 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沒有看到味、患、離?有出、有入?有一個重要的心態,但是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你在欲界是有迎有拒,當你進入各種禪定--初禪到四禪、五定到八定,因為境界裡面,有很多很迷人的世界,當進入到這樣殊勝的覺受,一個迷人的世界,你的內心一樣都會有迎有拒,有 迎、拒之心。當你進入到很殊勝的世界,就會想要抓,希望順境能夠留住。
佛告阿難:『於貪欲心不樂、解脫,恚、癡心不樂、解脫,是名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 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是粗的煩惱,此處所謂「四禪八定」,現在暫時界定你從粗的煩惱,慢慢的一直止息,到後來覺得好像進入涅槃寂靜,但是事實上沒辦法長久浸泡在這裡,它一定是有入、有出,下一次你想要進來,也不一定能夠進來,那個苦、拉扯就在那裡。所以,佛陀說進入到另外一個禪定,前面的禪支就放下,也就是止息。如果進入三禪,前面的「尋、伺、喜」,我們說「放下」,事實上它是代表一種止息。當你進入後面這些,前面就是一種止息,佛陀說就算你熟練四禪八定,但是你的苦、你的不安,還是沒有真正解決,真正那個苦、不安的止息,最重要就是後面所講的,貪、瞋、癡、我慢的止息,貪、瞋、癡、我慢的斷除,才是超越過前面四禪八定,所能夠到達的境界。
當你有四禪八定,未必能夠斷除貪、瞋、癡,你的苦、你的煩惱,也未必就能夠斷。如果是在「世間法」 的四禪八定裡面繞,你的苦、煩惱沒有止息,而且有可能我慢又會增長。你有我慢,你的苦就一定會存在。所以,佛陀講說最殊勝的止息,就是貪、瞋、癡的止息斷除,才叫做真正的涅槃。因此,四禪八定不是目的,它是一個工具,讓我們能夠了知什麼叫做「三界」,它是幫助我們見法,幫助我們看到貪、瞋、癡,然後能夠斷 除。如果你的目標是在四禪八定上面,你的苦、煩惱還是沒有斷。我們是透過這些禪修階段,然後讓我們的十個結,一個一個能夠照見到、能夠斷除,才是真正的解脫、真正的涅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