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養性~園林景觀之風格~
景觀的基本成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軟質的東西,如樹木、水體、和風、細雨、陽光、天空;另一類是硬質的東西,如鋪地、牆體、欄杆、景觀構築。軟質的東西稱軟質景觀,通常是自然的;硬質的東西,稱為硬質景觀,通常是人造的。當然也有例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精神生活的水準追求也越來越高,而園林景觀作為現代社會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園林設計師的水準要求也隨之提高。這就意味著設計師在創新過程中對各園林景觀要素的細節進行藝術設計,從而提高園林景觀的價值。
硬質景觀的藝術設計
1.鋪地
鋪地是園林景觀設計的一個重點,尤其以廣場設計表現突出。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廣場都因精美的鋪裝設計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羅馬市政廣場、澳門的中心廣場等。但是我們現在的設計對於鋪裝的研究,特別是仔細琢磨似乎還不夠。不是去研究如何發揮鋪裝對景觀空間構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檔次,以為這樣就好,其實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檔的材料,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在國外,在這方面研究得很深。如巴黎艾菲爾鐵塔的廣場鋪裝與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製品,而沒有選用高檔次的花崗岩板,並無不協調或不夠檔次的感覺,同時,也可利用鋪裝的質地、色彩等來劃分不同空間,產生不同的使用效應。如在一些健身場所可以選用一些鵝卵石鋪地,使其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
2.牆體
過去,牆體多採用磚牆、石牆,雖然古樸,但與現代社會的步伐已不協調。出現的蘑菇石貼面牆現正受到廣大群眾的親睞。不但牆體材料已有很大改觀,其種類也變化多端,有用於機場的隔音牆,用於護坡擋土牆,用於分隔空間的浮雕牆等。另外,現代玻璃牆的出現可謂一大創作,因為玻璃的透明度比較高,對景觀的創造起很大的促進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牆體己不單是一種防衛象徵,它更多的是一種藝術感受。
3.小品
園林小品的種類很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觀中最基本的設施,佈置坐凳要仔細推敲。一般來說在空間親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視野條件,並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護性的地段設置坐凳,要比設在大庭廣眾之下更受歡迎。西單文化廣場由於不可能在廣場上擺滿坐凳,只好在狹窄的道路旁擺了一排坐椅,因為沒有其他可坐人設施,遊人只好坐在上面,但這種設計是不合理的。可見,設計必須提供輔助座位,如臺階,花池,矮牆等,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觀構築
它包括雨水井、檢查井、燈柱、垃圾筒等必要設施。過去,人們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觀效果,而疏忽了對一些景觀構築的藝術考慮,從而產生總是對一個設計項目感到美中不足。現在,隨著人類思想意識的不斷積累和提高,人們逐漸將景觀細部加以考慮。從而取得了很好的視覺效果。這一點在國外表現的尤為明顯。如檢查井井蓋的處理,在中國,對井毫不修飾,雖然已出現一些預製的褐色井蓋,但其視覺效果一般。而國外則對井蓋進行細部研究,他們將井蓋的顏色加以修飾,五顏六色的圖案被恰當地運用到景觀設計中,與景觀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景觀。
軟質景觀的藝術設計
1.園林植物
植物造景,藝術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義為“利用喬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並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觀賞。”植物造景區別於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徵是它的生命特徵,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對植物能否達到預期的體量、季節變化、生態速度要深入細緻考慮,同時結合植物栽植地、小氣候、干擾等多因素的考慮。在成活率達標的基礎上,利用植物造景藝術原理,形成疏林與密林、天際線與林緣線優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觀的園林植物景觀,隨著生態園林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以及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多學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時還包含著生態上的景觀、文化上的景觀甚至更深更廣的含義。
2.水體
水體有動水和靜水之分。動水包括噴泉、瀑布、溪澗等,靜水包括潭、湖等。噴泉在現代景觀的應用中可謂普遍與流行。噴泉可利用光、聲、形、色等產生視覺、聽覺、觸覺等藝術感受,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水的氣息。儘管如此,人工的痕跡始終不可避免地展現出來。如果能將人工與自然巧妙結合,那一定會呈現另一種境界。
3.其他:和風、細雨、陽光、天空等。
它們是大自然所賜予人類的寶物,人類在創造自然中充分利用這些要素,產生了許多大地景觀藝術,如荷蘭WEST8的鹿特丹的圍堰。
私家園林是相對于皇家園林而言的,園主大都是民間的退休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中國古代的禮法制度為了區分尊卑貴賤,對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做出種種限定,違背者要受到嚴厲制裁,因此,私家園林無論在內容或形式方面都表現出許多不同于皇家園林之處。
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興盛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文人雅士厭煩戰爭,寄情山水,以風雅自居,開啟了後世文人經營園林的先河。魏晉風度的曠逸,六朝流韻的瀟灑,老莊哲理的玄妙,佛道教義的精微,再加詩文繪畫清新的趣味,以及造園藝術實踐的經驗積累,使得中國園林從這裏開始形成了自己的類型特徵,“詩情畫意”成為中國園林追求的境界。
黑格爾(Wilhelm FriedrichHege l,1770-1831)曾說中國的園林是一種繪畫,但那是充滿詩意的天然圖畫,與世界上的另一大園林藝術體系,以追慕古羅馬嚴格的幾何構圖和宏闊的氣派為原則的法國園林藝術,截然不同。
從明中葉以後直至清末,江南一帶成為私家園林的集中地,造園之風盛行達300餘年之久。究其原因,江南既有水源充足、氣候溫和、花木繁多又盛產石料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又有富庶的社會環境,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文人畫家參與江南園林的設計與實踐,使得造園高手輩出。當時中國最大的造園理論家計成(1582-?)和最大的造園實踐家張漣(1587-1671),都是歐洲古典園林的代表人物勒.諾特(Andre Le Notre, 1613-1700,法國兩大名園——巴黎郊外的孚.勒.維貢府邸花園和歐洲園林的最高典範凡爾賽宮的設計者)的同時代人;而計成的造園理論著作《園冶》(刊於1631年)與西方最早的園林專著《論造園藝術》(刊於1638年)也在同時代問世。
私家園林大多是按照主人的理想和趣味來興建的,計成的《園冶》中概括了“三分匠,七分主人”的說法;對於具體施工,他更進一步說“第築園之主,猶須什九,而用匠什一”,強調了園林設計者的作用。園主的志趣不同,每個園林的風格也就各具特色。
由於私家園林占地不廣,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就須如《履園叢話》所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即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出豐富的變化,巧妙地組成有虛有實、步移景異的園景,增加遊人觀賞的時間與內容。
較為突出的例子要算蘇州留園。進入留園,狹長的進口時暗時明,迂回曲折,來到“古木交柯”處,始見一帶粉牆,透過牆上漏窗可以隱約窺見院內的山池樓閣,再轉至明瑟樓,不知不覺間已身在園中了。古人的詩句“庭院深深深幾許”是對留園獨特空間構造的最佳寫照。
借景也是私家園林造園時的重要手段,將遠近景觀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園內空間向深遠推展,如蘇州拙政園裏就可以遠遠借到城中北寺塔影;而蘇州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的借景手法更是別具一格:園外有一灣溪水,因而在入口設一座小橋橫架溪水之上,沿溪不設圍牆而是代之以開有各式漏窗的複廊,將溪水納入園中,使得園內的空間頓覺開朗,也使得滄浪亭與其他封閉的私家園林迥然不同,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中國園林特別倚重兩種技術手段——疊山和理水。一則假山曲水比較容易模仿自然,再加上花草樹木的配置與協調,常能形成繪畫效果;二則正如孔子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堆山開池不僅出於對自然之美的再現,也代表了對美德和智慧的嚮往。究其秘訣,總脫不了“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八個字。
疊山並不追求規模,而是對自然山林的形態加以概括、提煉,以小見大,得自然之神韻,使人工手法堆砌的假山也能做到峰巒回抱,洞壑幽深,宛如真實的山林。園林用石中以湖石最佳。所謂湖石,即從江湖中撈取的石頭,因經水流常年沖刷形成各種玲瓏剔透的形狀,其中乙太湖出產的最為有名,被稱為“太湖石”。
宋代大畫家米芾(1050-1107)對具有觀賞價值的石頭作了“瘦、皺、漏、透”四字概括,作為品評石頭優劣的標準,四者兼備則可稱為上品。蘇州留園中列十二峰,其中“冠雲峰”高三丈,為江南園林中最大的一塊湖石,形狀奇特挺拔,兼具“瘦、皺、漏、透”之妙,馳譽至今。
園林中的水面以合乎自然為美,採用不規則的平面,其上以曲折的小橋或涉水點綴步石來分隔水面,使人望去不覺一覽無遺。池邊則模仿自然山岸或以自然形態的散置塊石,並配以細竹野藤、朱魚翠藻。雖只是一泓池水,卻常能有幽深之感。以蘇州獅子林為例,雖然園子不大,但結構精密,疊山理水的藝術處理尤佳。整個佈局以東西橫向的水池為全園中心,池的東、西、南三面都疊石掇山,山上峰巒起伏,山下洞壑婉轉,飛瀑跌落,間以溪谷,古木交柯,且有長廊四面貫通,高下曲折,若隱若現。
中國園林除山石樹木外,建築物的巧妙安排也十分重要,如花間隱榭、水際安亭,還可以利用長廊雲牆、曲橋漏窗等劃分空間,使園林內層次分明,觀之不盡。它們常常既是園景構圖的主題,又是風景的觀賞點。如揚州何園,其主樓蝴蝶廳旁連接兩層的複道廊可繞全園,高低曲折,隨勢淩空。中部與東部也以此複廊分隔,透過兩層壁上的漏窗,可以互見兩邊景色,封而不絕,隔而不斷,顯得空透深遠。
中國古典文學藝術,尤其是詩詞書畫對造園藝術的影響尤為突出。詩人畫家固然曾通過優美的園林景色獲得創作的源泉,反過來園林勝景又借詩詞歌賦水墨丹青的意境和意象來營構,兩者相輔相成,相互爭輝。
拙政園是蘇州的名園之一,始建於明代中葉,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江南私家園林的代表作。該園為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禦史王獻臣所建,取西晉潘嶽《閒居賦》中“拙者之為政”的意思,表示園主不得意于朝政,築園聊以自慰的心情。明代畫家文征明(1470-1559)曾多次為這所園林作畫,最著名的就是《拙政園卅一景圖》。蘇州退思園的園主亦是落職回鄉,這一園名則取自《左傳》中“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而揚州寄嘯山莊則是擷取晉人陶淵明(365-427)《歸去來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句意為名。
除了園名的煞費苦心外,營造園林的文人雅士還通常將楹聯、詩詞、題詠與園林相結合,深化人們對景色的理解,使園林更富有詩情畫意。拙政園主廳是四面敞開的荷花廳,取周敦頤(1017-1073)《愛蓮說》荷花“香遠益清”,稱遠香堂,表示園主自謂如荷花般高潔之意;臨池建有留聽閣,景色也是以荷花為主,卻有如李商隱詩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滄浪亭石柱上所刻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文辭秀美,意味深長,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不同的季節,園林呈現不同的風光。揚州個園桂花廳南的進口處,修竹臨門清新悅目,其間配置參差的石筍,一真一假構成了春景;園的西北為湖石夏山,澗穀深邃,清幽涼爽;秋山是一座黃石山,拔地而起峻峭雄偉,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照在山上,色彩斑斕,猶如一幅秋山圖;在東南小庭院中,沿牆堆疊白色宣石,象徵雪意,又在牆面開窗引風造成寒風呼嘯的效果,是為冬景。個園從不同的欣賞角度,構建了不同季節的假山,正如北宋著名山水畫家郭熙(1020-1109)在其畫論《林泉高致》中所說“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揚州的另一名園——何園,造園者根據植物的季節性,在園中精心栽培了碧梧、丹桂、牡丹、芍藥、芭蕉等植物,創造出了春時絢爛、夏日濃蔭、秋季蔥郁、冬季蒼青的四季不同風貌。
許多文人墨客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已離不開園林,園林中也處處能夠感受和觸摸到文人情感、意趣與氣息。園林不僅僅由山水泉石、亭臺樓閣組成,所有與園居相聯繫並能烘托園林氣氛的一切,都是園林的組成部分,從文房四寶到風花雪月,正是它們的總和組成了中國古代社會別具一格的文化,也是園林風格形成的背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