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看似現在無解的問題,或已知但不想自我面對的現在,解決的心態
就是般若智慧的開始,因為問題無法當下立即得到滿意的答案和清楚
自在的心情,更需耐心面對,行之於久的正確心態和方法,雖短期看似無
效,但在對的路和方向,累積出夠多的自然改變,才能在日後的時間點,扭
轉緣境,而解決困境,所以說,心無所緣,因為無緣於享樂,或不願面對的自
我,醒著也像在夢中,只聽著看著,喜樂短暫逃避的那種情境,而不自覺當面
對未來問題困難時,心生煩惱而放棄用心和耐心找出,也真正走出對的方
向,邊行而邊學習,久而久之智慧,與方法,和心,自然因當初的困難,和正確
的解決而往上增長,心無所住,困難之所在是,遇問題,用心力時間,機緣,找
出對的可行方法,方向,而不生煩惱而放棄,不過執而心力焦瘁,也不如醒似
夢的,自我麻醉,空夢美化困境,而不願在困境婆娑中,藉此困境增加解決問
題的能力,磨練出自己智慧之力,而如此之次地,因困而轉化,自我本來心態
中的缺點,的茫目,次地而行,不急不亂不煩,轉化般若的心,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作而作,拿捏於己,解決自己之所困,.....但困難就在不生煩惱,不空夢麻痺
自己,甚至還沒發現兩者障礙之所在,面對困難,而願心願力,....轉心轉念,正
確自在而行之於行,否則再多的法,再多的參透,再多美化不能再美的文句,
沒有了體會後,回歸於樸實無華,自然簡單再不能簡單的行,法還是法,多偉
大的文句和參透,.......永遠如書上書寫的學問一樣,......無法入心,無法入行
.........法還只是法.....說來增加知識而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