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0 18:10:27| 人氣732|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漫話“OK”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國東南方沿海城市在文化上受歐美各國影響深遠,當中也包括對語言的影響。如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辟為商埠,當地居民與外國商人以支離破碎的外語通話,出現了像“康白渡”( comprador,買辦 )、“拉司卡”( last car )等詞。由於在洋涇濱一帶聚集了許多外國商人,所以這種詞語被稱為“洋涇濱”。

除了上海以外,香港和澳門也是受歐美文化影響巨大的城市,“中外合成語言”在這兩地也應運而生。人們稍加留心便不難發現,日常商品廣告中充斥著大量的中西混合語,也經常在言談中滲雜幾個“洋詞”。如把“男老師”和“男警察”都叫成“阿sir”、“打球”叫成“打波( ball音譯 );更有甚者把英語詞分拆開來,如“你是否開心?”會說成“你hap唔happy?”、“你是否肯定?”則說為“你sur唔sure?”,如是者,還有“en唔enjoy( 喜歡不喜歡 )?”“so唔soft( 舒服不舒服 )?”等。然而,說到應用得最多最廣的,還是一個“OK”。

雖然港澳居民( 尤其年輕一代 )一星期要把“OK”這個詞用上達百次來表示事情狀况的行或不行,但可能很少有人去探究這個詞的歷史。實際上,這個詞的歷史並不長,它第一次被記錄是在1839年,但毫無疑問這個詞在此之前就流通使用了。對於這個詞的出處,艾倫‧沃克‧里德最終證實是出自一個笑話:有人把“ all correct”這個片語發音成“oll ( 或 orl ) correct”,這個人或別人又把它拼寫成 “oll korrect”,最後縮略成“OK”。這一名詞術語被1804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馬丁‧凡‧布倫作爲政治宣傳口號而得到廣泛運用。

“OK”在英語中,本來就只有認可、同意、批准、應允等意思,然而傳到港澳人手中,還增加了成功、普通、甚好、很好、順利等。何安平教授在評析 這些滲雜現象時說它“創造了一種親切、輕鬆和活潑的氣氛”,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例如說句“sorry”比起說“對不起”好像容易得多,然而有些時候,我們卻把一些詞用得太濫了。

在用於認可、同意、批准、應允等原來意思時,“OK”完全發揮了它的功效;在用於成功順利與否的附加意,如“我這次考試OK了”時,也似乎並無問題;然而我們還很喜歡用“OK”對事物作出評價,人家問:“那餐廳的東西好吃嗎?”我答“OK”,人家又問:“你的手錶耐用嗎?” 我又答“OK”。那麼我答“OK”的意思是說普通、挺好,還是很好呢?

香港人用“OK”比澳門人更濫,數年前參加了一個港澳青年的交流團,好些香港青年在應答中,無論如何都要加上“OK”,諸如“OK得”、 “OK好”、 “OK掂 ( 成功、順利之意 ) ”等不倫不類的詞語此起彼落,令人冷笑之餘又慨嘆,然而我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其實,在和外來文化的交往中,借用對方語言中的某些語詞來表達本族語言中難於表達的意思或者沒有的新概念,屬正常的語言吸收功能。如我們常說“看一個人是否成熟、成功,就看他做人做事有沒有sense”,“sense”大概是說人的判斷力、理解力、認識力、理性認知等,如果要用一個中文詞語表達這個意思相信不易;那麼,“sense”就是一個成功吸收的例子。

“OK”一詞,如果適可而止地運用得當,絕對能做到何安平教授說的“創造了一種親切、輕鬆和活潑的氣氛”,然而過份使用,則成為“毫無必要地借用或濫用外國字來表達本族語言中已有其對應形式的概念,無疑會産生語言污染、混淆現象。”“OK”如是,其他“合成語言”、“混合語碼”亦如是。

台長: 行之
人氣(732)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ines
上了堂&quotOK&quot課
2007-07-17 10:44:34
幼稚舊文,見笑了。
2007-07-19 01:43:40
Nicholas
香港改變了,並不是不中英夾雜,有時還會中英日、中英日韓夾雜。不過現在很少聽人說ok得,現在說︰「你寫這篇blog爆得!」
2007-09-02 12:46: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